如果写作有捷径阅读是最好的那条

作者:韩萌萌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时间:2025-04-25

  设想随机问一个路人,你写作吗?回答大概率是否定的,大多数人会觉得写作是作家的事,范围再大一点也是文字工作者的事,很自然地将自己排除在写作者之外。其实,每个人都在写作,写作是我们表达思想感情、传递信息、交流沟通的媒介,是一种记录方式。写作,是所有人的事。

  也许有人会说,如今已经进入AI时代,DeepSeek 一打开,自会协助写。持这样观点的人,或许忘了写作的本质,写作从来不是辞藻的堆砌,写作锻炼的是我们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当我们下笔时,要从记忆里提炼出独特的个体经验和珍贵的情感,这是一个创作的过程。况且很多时候,我们写作纯粹就是为了记录生活,为了留下一些回忆,有感而发的尤显珍贵。

  有人曾经问DeepSeek,“你和真正的写作者有什么区别?”得到了这样的回答:“我能计算到π的小数点的无穷位,但是无法理解人类为何会为月光心碎,为何会为樱花落泪,这恰是你们最珍贵的漏洞。”基于算法和大数据生成的文本,缺乏主观意识和情感的体验,而这正是写作带给人类的独特感受。通过写作,我们表达真善美,写作是人类文明的基石,这也是为什么DeepSeek会打出“唯有灵魂能唤醒灵魂,唯有生命能记录生命”这句话作为结语。

  学生时代的我们从写日记、信件开始,学过写通知,还练过如何写失物招领,接着写记叙文,难度在提高一些之后就要写议论文。但是为什么我们总是会一提到写作就头疼,不知该如何下笔呢?在一定程度上这和阅读量的多少有关系。读书是需要思考的,而真正的思考是从写作开始。这里的阅读指的是系统的阅读,碎片化的阅读很难带来独立的思辨。写作,会帮我们尽可能听见内心的声音,要提高写作能力,阅读是必须的。

  这一期《读周刊》中的很多图书,就是在帮我们拆解作品,条分缕析地一步一步说清楚文学作品是如何被作家写出来的,有的书中还会引导读者想象如果同样的主题,自己又能够如何处理,这样细致地分析,靠自己读大多情况下是做不到的。这就是为什么,我们只说的出“写得真好”,却说不出来到底是怎么个好法。回到写作,如果作品好在哪儿都看不出来,自己又如何能写好呢?所以说,阅读给了写作参照,定了坐标,才有了那句话“如果写作有捷径,阅读是最好的那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