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分享到:
- 全屏阅读
- 放大
- 缩小
- 默认
新时代出版人如何提高工作质量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时间:2025-04-18
核心阅读
不断增强脚力、眼力、脑力、笔力,努力打造一支政治过硬、本领高强、求实创新、能打胜仗的宣传思想文化工作队伍,是习近平总书记对宣传思想文化工作者的重要要求,是每一个出版人需要深刻领会、躬身笃行的行动坐标。
2025年1月20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推动文化高质量发展的若干经济政策》,强调要“深入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进一步深化文化体制机制改革,推动文化高质量发展”,要求“提高文化原创能力,重点支持文学、艺术、新闻、出版、影视、动漫等领域精品创作”,并从财政支持、税收优惠、金融服务、科技创新、用地保障、收入分配等多个方面推出保障性政策。出版业作为文化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也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推动出版业高质量发展,必然要求新时代出版人不断提高工作质量,打造出更多更好具有较高社会价值、文化价值和市场价值的优秀出版物,推动出版业实现质量更好、效益更高、竞争力更强、影响力更大的发展,为文化产业的繁荣发展贡献更大的力量。
以厚积薄发夯实专业功底。出版工作作为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一部分,承担着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新时代赋予出版工作更重要的使命职责,也对出版人提出新的更高要求。不断增强脚力、眼力、脑力、笔力,努力打造一支政治过硬、本领高强、求实创新、能打胜仗的宣传思想文化工作队伍,是习近平总书记对宣传思想文化工作者的重要要求,是每一个出版人需要深刻领会、躬身笃行的行动坐标。出版人要提升专业能力,必须要有深厚的专业知识积淀,需要通过长时间的积累和大量具体工作的历练。被称为“古汉语活字典”的中华书局编辑周振甫,在半个多世纪的岁月里,不但编辑了大批影响深远的作品,同时用惊人的毅力注释和撰写700万字的作品。被称为“校对王”的人民出版社校对吴海平,光《现代汉语词典》就翻烂了好几本。作为新时代的出版人,不仅要练就过硬的本领,还要有扎实的业务能力、广博的知识体系、良好的交际沟通能力、敏锐把握市场变化的能力。工作中,既要认真学习做好本职工作应当掌握的专业知识,还要不断掌握新知识、熟悉新领域、开拓新视野,让自己在理论上、笔头上、口才上或其他专长上有“几把刷子”,真正成为出版行业的行家里手。
以严密流程保障工作质量。出版工作流程性强,是一个复杂且细致的过程,涉及多个环节和多方协作。以编辑部工作为例,选题环节需要经过多级论证,对书稿作者、书稿导向、内容质量、市场影响、社会价值等重要问题反复研判,确保从源头上把好选题关;审稿环节,需要责编、复审、终审逐级把关,对内容质量逐字审读、多层复核,做到重要引文应核尽核,重要内容反复斟酌,确保内容质量不出问题。再如出版部工作,涉及排校印各个环节,既互相影响也互相促进,各个环节必须先做好自己的事情,各司其职、各尽其责,不能把问题留给别人、把宝押在别人身上。同时也要互相支持、互相补台,充分考虑上下游环节的实际困难。这就要求出版人在工作中,既要平时练就扎实的基本功,还要严格遵守行业内的基本规范和生产规律。能灵活的要灵活,该坚持原则的要坚持原则。质量面前,不能有差不多就行的思想,该做的工作必须做,不能省的环节绝对不省,避免忙中出乱、忙中出错。排版工作一定要改必有据,改必有痕,做到准确改版;校对工作一定要交叉互核、形成闭环,折校、读校、机校各有侧重,共同保障校对质量;纸张工作严格遵循规范的程序进行采购,出入库信息必须清晰准确、逐笔记账,同时也要积极向编辑部门建议,优先使用库存纸张,有效提高库存纸张周转效率;印制工作要做好研判,优化重大项目印制工艺要求,进一步加强过程控制和精细管理。可以说,在重大项目或紧急任务中采取灵活而机动的战略战术,能够不出问题,一定是来源于平时精细而有序的流程管理和踏实而细致的工作作风。
以改革精神持续改进工作。工作中,要坚持把困难想在前边,充分考虑问题和不足,提前做好预案,着力解决问题,不断改进自己的工作。对于重大项目,在编辑、出版、发行各环节,都要统筹谋划,做好预案。在项目推进过程中,根据实际情况,随时补充完善工作方案。在项目结束后,及时进行复盘,总结工作中的经验,查找工作中的不足,为后续承担类似项目保留最宝贵的一手工作经验。比如,出版部门在承担某个重要出版项目印制过程中,发现书眉上的文字用四色套印,容易造成甩角套印不准的问题,在后续设计其他四色图书时,就建议设计部门将书眉改为单色或者三色叠加,避免由于设计原因增加印制难度。再如,在国家新闻出版署发布有关质检活动情况的通知后,要及时组织学习,对于行业内出现的容易造成差错的环节,进行专项梳理排查,结合自己的工作进行对照排查,做到有则改之,无则加勉,避免自己工作中也出现类似的问题。
以底线思维防范风险隐患。风险防控虽然不一定和提高具体工作质量有关系,但一旦某个环节出现风险,必然会影响具体工作的质量,甚至可能造成非常不利的后果。在出版工作中,既要坚持精益求精,提高工作标准,还要加强底线思维,防范风险隐患。
具体来说,一要防控质量风险。把工作重点放在内容质量把关上,内容质量上绝对不能出现问题,不能在大是大非问题上出现错误的表述,不能在关键的时间点上出现低级的失误。
二要防控保密风险。保密工作无小事。特别是一些专业出版社,出版的专业出版物中,涉及的一些工作信息,在熟悉有关情况的作者看来可能没有什么问题,但一旦泄露出去就会造成很大的影响。
三要防控合规风险。出版工作涉及编印发多个环节,各个环节既各有特点、彼此独立,又前后衔接、相辅相成。无论是编辑校对,还是印制发行,都是专业性很强的工作,行业内也都有相对比较统一的规范。各项工作必须严格按照行业内的规范执行,不能缺环节、省工序、图省事。要经常用审计思维来审视各个环节,确保各项工作合法合规,符合专业规范,经得起各方面的检验。
四要防范法律风险。出版过程中可能涉及侵犯著作权、人身权和财产权等法律纠纷。著作权包括发表权、署名权、保护作品完整权、改编权、演绎权等;人身权包括名誉权、隐私权、肖像权等。在出版过程中,一定要加强把关、提高警惕,避免由于出版活动带来侵权纠纷。同时,还要严格遵守合同约定,注意防范违约风险。比如,未按作者约定时间出书、未按作者约定时间支付报酬、合同期满仍再版作者图书等等。
五要防范舆情风险。出版行业承担着以文化人的使命,本身就需要依靠信息传播来实现自己的价值。特别是在信息社会,生成式人工智能在赋能出版业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新的问题与风险。出版活动引发舆情的风险被无限放大,如何防范化解舆情就成了一个非常重要的课题。要严格遵守政治、保密、廉洁、安全等各项纪律要求,加强过程管控,见微知著、防微杜渐,从源头上防范化解各种风险,避免由于单独一个环节的疏忽给整个工作造成隐患,甚至一着不慎,满盘皆输。
以守正创新确保行稳致远。近年来,随着环境的变化,出版业正在经受前所未有的冲击。行业内工作压力越来越大,编辑、排版、校对、印制等各环节工作要求高、时间紧、任务重,一些急书留给各环节的工作时间非常有限,几乎没有时间返工或者耽搁。但越是如此,越要注意严之又严、慎之又慎,稳字当头、稳中求进。具体到各个岗位,编辑工作逐字审读、应核尽核,把好书稿导向关、内容质量关;排版工作一定要改必有据、改必有痕,确保精准改版;校对工作一定要形成闭环、交叉互核,确保不留硬伤;印制工作要谋划在先、精准执行,确保印制效果;纸张管理既要控制成本,还要注意购买保险,保障纸张库存安全;发行工作要稳中求进、控制库存,防范呆坏账风险。各环节都要守正创新、稳中求进,精益求精、慎之又慎,坚持正确政治导向,彰显正能量和主旋律,共同把好选题入口关、书稿作者关、价值取向关、内容质量关和编校质量关,防止“低级红”和“高级黑”,在守正创新中推动出版单位行稳致远,促进出版行业高质量发展,为推动文化产业繁荣发展贡献更大的力量。
(作者单位:党建读物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