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首家专业诗歌书店——
做文旅综合体中的特色阅读空间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时间:2025-04-14
3月15日,《先生向北》读书交流分享会在北书房·新华诗歌书店举办。于丹 摄
一栋小小的建筑,它承载着历史深处的记忆,在车来车往中,默默地穿越近百年的时光。近日,《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记者从长春市长春高铁站向南出发,步行不到10分钟的时间,就到了位于人民大街东侧的吉林省新华书店集团——北书房·新华诗歌书店(以下简称新华诗歌书店),这是吉林省首家专业诗歌书店,书店有着诗一样的名字,它也有着诗一样的环境。
设计古朴又富有诗意
人民大街,犹如长春市的中轴线。虽然人民大街几次易名,但是这家书店却像一个地标,始终矗立在这里。
站在新华诗歌书店的门前,了解了它从历史深处走过的脚步。新华诗歌书店原名是满铁图书馆,建于1931年,在1934年扩建,总建筑面积为606.18平方米。当时收录的图书以满铁资料、中国东北地方文献、日文文献为主。1949年以后由长春市图书馆、长春市电影发行放映公司等单位使用。满铁图书馆旧址为长春市历史建筑、长春市文物保护单位。
吉林充分挖掘文化遗产的社会价值、文化价值、经济价值,促进更好融入城乡建设、公共文化服务、精神文化生活,让与文化遗产共生共融成为广大群众的生活日常。在这样的背景下,这家以诗歌为主题的书店以全新的面貌启航。
“翻新满铁图书馆的初衷是在历史文物建筑的基础上,重新为读者打造一家焕然一新的、具有浓厚艺术气息的书店,带领读者追忆历史,回溯时光长廊。”新华文化图书城经理宋冰说,在修缮的过程中,保留了其原有的浅黄色外墙及圆拱形窗户,尽显精致大气、宏伟肃穆,体现了独有的古典建筑风格。
“我们是结合历史建筑与新华书店自身的经营模式,以图书销售为主,以文创多样化产品为辅,结合优秀诗歌作品、吉版图书等产品来推广和经营。”新华文化图书城办公室主任、分管新华诗歌书店的刘雪峰向记者介绍,他们在图书品种和选择上严格把关,并与现代时尚消费、阅读活动结合起来,为读者打造一个可以读书、休闲的空间。
书架上摆放着各类诗集,中国古诗、现代诗和外国诗歌等均汇聚于此。此外,书店里陈列的《长白文库》《宋振庭文集》《先生向北》等书籍,会让人们更好地读懂吉林,读懂文人在吉林的脚步和声音。
随着媒体的宣传,还有网红前来打卡,知道这个书店的人越来越多。
“我觉得这个书店挺有特点的,古朴而又富有诗意,现代又承载着吉林的历史文化。”吉林广播电视台制片人于昕,她特别选择一天时间来书店拍摄,她说,吉林打造这么好的文化,应该让更多的人知道,她也将尽自己的一份力量,宣传这个富有特色的书店。
开业两月已办30多场活动
“我们书店内还设置了文学客厅,专门用于举办各种阅读活动。”刘雪峰向记者介绍,他们开业时间虽然只有两个多月,但是已经做了30多场阅读活动,这对于推动全民阅读、丰富广大读者的业余文化生活,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有关单位和读者,可以来我们这里读书,也可以来这里组织阅读活动。”刘雪峰向记者介绍,书店的运营思路是不断增加图书的品种,适合各个年龄段的读者群,同时多办阅读活动,吸引读者的到来,以此来增加购买力。
3月15日,由中共长春市宽城区委宣传部、宽城区总工会主办,宽城区图书馆协办的“悦·宽城”线上阅读分享活动暨《先生向北》读书交流分享会在新华诗歌书店举行。活动邀请了长春市星恒学校历史教师徐朝阳作为主讲嘉宾,与观众分享《先生向北》一书的阅读感悟。
新华诗歌书店还与中国吉林网举办了“一本书的诞生”小记者主题研学活动;国学系列第一期·跟着哪吒逛博物馆等一系列活动,受到了广大读者好评。宋冰说,后续还会提供多样化、个性化的体验式服务,以此来提升书店的文化氛围和市场竞争力。
“过去读者是有书读就行,现在读者不一样,他们喜欢有读书氛围的地方,所以环境很重要。”刘雪峰对记者说,读者注重图书的质量,也注重环境的氛围,这样看好了就会买上一本或几本带走。
新华诗歌书店的周围,这些古老的、闲置的建筑都挡上了围挡,以书店为主线,这里将形成一个文旅商业综合体,成为省会长春又一处文旅打卡点,为市民和游客提供更全面、周到、细致的阅读体验空间。
“等到今年9月份,你看到的将是一个包括书店在内一共3815.4平方米的文旅综合体。”刘雪峰向记者介绍,这个综合体将设有古旧图书交易,还有艺术长廊、简餐、咖啡等项目。这里还因为有离长春火车站近的优势,会吸引更多外地读者来读书、参观和旅游。
北书房·新华诗歌书店
开业时间:2025年1月22日
地址:吉林省长春市宽城区人民大街650号
特色:吉林省以诗歌散文类图书为主的第一家专业诗歌书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