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火寒食忆子推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时间:2025-04-03
关于寒食节的起源有不同说法。民间流传最广的说法是为了纪念春秋时期晋国的介子推。春秋时期,晋国国君的儿子重耳为躲避后母骊姬的陷害,逃亡在外。只有几位忠心耿耿的臣子跟随着他,尝尽艰辛困苦,颠沛流离十几年。多年辅助他的大臣介子推时刻护卫在他左右。有一天,他们在大山里面迷了路,找不到任何能吃的东西。重耳饿得头晕眼花,奄奄一息。介子推从自己的大腿上割下了一块肉,煮了一碗肉汤献给重耳吃,帮他渡过了生死难关。
后来,重耳终于重返晋国,做了国君,成为“春秋五霸”之一的晋文公。当年跟随他患难与共的那些臣子们都得到了赏赐,被加官晋爵。唯独只有介子推秉性清高,不愿去邀功请赏,因此被日理万机忙于国事的晋文公给忘掉了。没有受到重用的介子推心中有些不乐,便带着老母来到绵山隐居起来。后来经人提醒,晋文公才想起了介子推,觉得疏忽了一位对自己有过救命恩情的大忠臣,心中万分不安,立刻派人去绵山寻找介子推,想请他出山做官。谁知,生性狷介的介子推根本不愿再见到晋文公,死也不出来。有人向晋文公献计放火烧山,说介子推是个大孝子,只要一点上大火,他老母肯定受不了,介子推自然就会和老母一起出来。晋文公一听此言,觉得可行,便立刻下令点火烧山。熊熊大火整整烧了三天三夜,仍然不见介子推的身影。最后发现,介子推居然与老母一起抱着一棵大柳树,被活活烧死了。晋文公痛不能禁,放声大哭。为了纪念这位忠臣,晋文公下令将绵山改名为介山,还下令在介子推的忌日禁火,举国上下不许烧火煮食,只能吃干粮和冷食。
古代的人们都非常崇敬介子推的气节,寒食禁火的习俗一直流传下来,形成了寒食节这个特殊的纪念节日。
在每年的寒食节这一天,家家户户在门楣插上杨柳。有些地方的妇女们用杨柳结球戴在发鬓上,小孩儿则将杨柳枝条扎成圆环圈圈,戴在头上,俗称“柳圈”。
汉代以前,寒食节禁火的时间较长,以一个月为期,汉代改为三天。所谓冷食,一般是隔日做好的饼和糕,有的放上红枣做成枣糕,有的地方寒食节吃馓子、麻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