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贵两省文旅报道——

刻上独有印记尝试AI赋能

作者:本报记者 朱子钰 杜一娜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时间:2025-04-01

  前不久,习近平总书记赴贵州和云南考察调研。此次跨省考察,总书记走进一寨一城,都提到了文旅融合的命题。在贵州黎平县肇兴侗寨,总书记强调:“现在旅游是一个很大的产业,乡村旅游如火如荼,民族地区要保留自己的特色文化,在文旅融合中更加彰显它的光彩。”在云南丽江古城,总书记指出:“文旅融合促进了经济发展,文旅产业要走一条持续、健康的发展之路。”

  贵州“村超”“村BA”“村T”等一批“村”字头文旅活动火爆“出圈”,汇集千亿流量,成为享誉中外的现象级IP,贵州一跃成为全国文旅发展备受关注的省份之一,亮点纷呈。面对这一机遇与契机,《贵州日报》在文旅新闻领域蹚出了“人无我有”的特色路径。

  “打造百姓喜闻乐见的文旅报道作品,《贵州日报》形成了在重大节点突出重点,平日细水长流、持续闪耀的报道特色。”贵州日报报刊社天眼新闻采编中心主任王璐瑶说,如在“村超”的有关报道中,《贵州日报》通过阐述赛事如何重塑县域消费引力场,从快乐足球赛事到与世界“双向奔赴”,展现贵州利用赛事推动文旅发展,吸引国际游客,打造体育旅游目的地的愿景与实践。

  结合“文化中国行”重大主题宣传,《贵州日报》近期策划推出的“读方志 游贵州”、贵州“村T”、“100天的春天 100分的美丽”等报道,以及对贵州“村超”等赛事的报道,效果吸睛亮眼,对赋能当地文旅消费作出重要贡献。

  “主流媒体在流量面前顺势而为,要发挥自己的长项。”贵州日报报刊社文旅新闻部主任黄蔚认为,主流媒体应在内容深度与广度上,深挖文旅资源背后的故事与内涵,避免千篇一律叙事,用新的报道形式与视角,强化媒体联动与资源整合,借助科技打造虚拟文旅体验报道等,并通过策划持续深入的、定性定调的报道,助推文旅发展,实现“破圈”传播。

  文旅纵深发展,人们的生活正逐步迎来“无处不文旅”的深刻变革。

  目前,云南日报报业集团及云南报业传媒(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形成了“宣舆一体”模式,在凸显云南文旅产业发展阶段性成果的同时,关注文旅市场舆论场,及时监测涉文旅负面舆情,并第一时间进行处置引导,通过云南日报报业集团各媒体平台积极扩大云南文旅正面声浪,对冲云南文旅不合理低价游的负面声浪,巩固正面宣传成果。

  通过持续宣传,显著提升了云南文旅品牌在全国的认知度与美誉度。如在聚焦文旅行业和产业方面,以《怒江,种咖啡的好地方》《咖脉:澜沧江转身时的琥珀色诗篇》《到普洱,体验一场舌尖与心灵的双重之旅》等原创稿件为切口,将“小咖啡”上升为“大产业”叙事,既展现云南咖啡从种植到品牌的产业链升级,又突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实践成果,激发公众对特色农业与文旅融合助力乡村振兴的认同感,为地方产业升级营造舆论动能。

  对于文旅报道的未来,云南日报报业集团相关负责人建议更多聚焦人工智能与文化旅游的化学反应,实现文旅新闻报道的增长点。“充分运用人工智能赋能,为文旅新闻‘破圈’提供更多可能,如XR技术让旅游目的地沉浸式体验触手可及、让AI导游讲解美丽云南的故事、让数字孪生讲述历史消逝的街景文化等,让报道视角从值得看转向值得思考。文旅新闻将突破信息表层,在文化深水区打捞地域灵魂的精神坐标。”

  在这方面,目前云南日报报业集团已做了诸多尝试,并取得一定成效,如旗下云南日报视频号、云南网视频号、春城晚报视频号、文旅头条视频号等新媒体平台都先后推出了一批方向正、关注高、流量好的AI视频作品。接下来,云南日报报业集团还将围绕习近平总书记在云南考察时的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在重点宣传云咖、云花的同时,叫响“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旅居云南”IP,以宣传赋能云南文旅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