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越时空的少年情谊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时间:2025-03-28
他们在步道上飞快地奔跑,大海陪伴在他们的身侧。起初,海是宁静、安详、波澜不兴的,跑着跑着,海浪仿佛也和他们一起跑起来。乐航知道,大海底下蕴藏着无穷的力量,洋流会把一个小小的玻璃瓶送到万里之外的海滩,引出一段动人心魄的传奇。
——摘自《万里漂流瓶》
儿童文学作家冯与蓝的长篇小说《万里漂流瓶》(少年儿童出版社),讲述了上海一家三代人在不同时空的因缘汇集,从儿童视角讲述大历史中的人物命运,在对当下都市少年生活和亲子关系的讲述中,表达了对于中国故事和中国现代化进程的理解与体悟。
从中国上海漂到南非的漂流瓶是这部小说最重要的线索,漂流瓶连接起中国女孩孟浩宇和南非女孩奥利维亚之间长达几十年的跨国友谊;她们的相遇、相知,见证了中国和南非两国之间的外交发展;与此同时,更因为高邮路144号的奇遇,让两个少女的成长之路上增添了历史烟尘的积淀。一系列冒险故事中,南非华工“明”和柯林家族的关系,在后代的交往和友情中得到了延续和发展。
小说令人惊艳的地方在于大历史和大叙事的落地。在主人公江乐航阅读妈妈“少年大事记”的过程中,历史时空隧道被打开,这就使得“00后”孩子有机会看到了20世纪80年代的中国故事,当下和过往在传奇故事中得到了衔接。故事中,奥利维亚实现了跨国贸易的梦想,也见证了中国城市的现代化过程;孟浩宇则实现了建设现代化远洋深水港的理想,成为了洋山港的专家。多重时空的穿越性叙事、复杂人物关系的设置、历史记忆与当下现实的穿插表达等,在文本中都有着较好的呈现。
小说中的亲子关系是双向奔赴的。文本中江乐航和妈妈之间有着那个年龄段的少年和妈妈常有的各种矛盾和纠结,甚至于不理解,但在对各自兴趣和理想的追求中,少年通过漂流瓶等,一步步了解了妈妈在理想和友情滋养下的成长。妈妈也在回溯过往记忆中,帮助孩子重新认知历史、现实和当下,并看到了孩子的成长。作品在一系列故事中塑造了属于这个时代的家庭和孩子的形象。
《万里漂流瓶》这部小说还有一个非常鲜明的特点:城市经验与当下生活的具象描写。作者通过江乐航的视角,叙述了当下中国大城市孩子的日常。文本中有大量现代常识性知识和信息,父母和孩子快节奏的工作与学习生活,现代都市日常的地铁、公交、网约车等都进行了充分呈现与表达。由此才会有江乐航与父母、祖辈更为轻松和谐的家族关系,也才会有和奥利维亚、海蒂一家开放、包容和理解的国际交往,才有可能完成邹爷爷一家的夙愿……小说呈现了信息时代真实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