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分享到:
- 全屏阅读
- 放大
- 缩小
- 默认
读懂弄通中国式现代化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时间:2025-03-28
从“一穷二白”到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历史性跨越,从“洋火洋灯”到“世界工厂”“世界市场”,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用数十年时间完成了西方发达国家数百年的工业化历程,走出了一条以全面深化改革开放为鲜明特色的中国式现代化之路。
2022年10月召开的党的二十大,明确概括了中国式现代化5个方面的中国特色,深刻揭示了中国式现代化的科学内涵。回顾过去,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是如何形成的?展望未来,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又将把我们带向何处?这些问题都需要解答。在这一背景下,如何用更丰富的实例、更接地气的语言,将“中国式现代化”这一深刻命题,让广大干部、群众读懂弄通,是摆在理论界、政策界面前的一道重大课题。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国式现代化研究中心主任、一级教授张占斌率领团队,结合自己多年的研究,编写了《奋进中国式现代化》(湖南教育出版社 民主与建设出版社)。翻阅此书,我认为这部著作具有以下特点:
逻辑架构严谨缜密。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个国家选择什么样的现代化道路,是由其历史传统、社会制度、发展条件、外部环境等诸多因素决定的。国情不同,现代化途径也会不同。实践证明,一个国家走向现代化,既要遵循现代化一般规律,更要符合本国实际,具有本国特色。”翻阅本书,编者从“为什么要走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中国式现代化与世界现代化是什么样的关系”“中国式现代化开创前经历了哪些艰辛探索”“为什么说党的百年奋斗开辟了中国式现代化道路”“走中国式道路取得了哪些重要成就”“中国式现代化具有哪些标志性的中国特色”等13个方面,全面系统地阐述了中国式现代化的来龙去脉、丰富内涵。
故事案例丰富生动。本书采用中外比较、历史比较的方式,以代表性故事和案例作为论述基础,内容表述客观、可信、生动。在论述中国共产党人把握处理传统文化的方式时,讲述了1959年毛泽东回乡祭拜父母的故事,佐证了中国共产党人既尊重传统习俗和传统文化,又秉承实事求是的态度。在论述当今世界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时,以中美贸易摩擦、俄乌冲突的例子,阐述了世界局部冲突造成的不稳定性、不确定性明显增强。这些故事和案例,正切切实实影响我们的现实生活,也切中了读者的关切点。
文风别具一格。“言之无文,行之不远。”面对中国式现代化这一宏大精深的课题,本书的文风与一般通俗理论读物不同,别具一格。如第一章“固本浚源 历久弥新”、第二章“大道趋同 另辟蹊径”、第三章“筚路蓝缕以启山林”等表述,兼顾通俗和优美,娓娓道来,引人入胜。
当代的现代化是基于工业化的人类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的历史性过程,它既是基于劳动生产率提升的经济增长的必然结果,更是与现代化进程相适应的经济、社会、文化以及自然环境的制度安排的结果。第一,中国式现代化既要符合世界现代化的一般规律,又有鲜明的中国特色。第二,中国式现代化是在改革开放中不断推进的,也必将在改革开放中开辟广阔前景。第三,我国正处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关键时期,更需要以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突破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强大动力。
14亿人走向现代化的新征程,在世界历史上没有先例。为此,需要把握基本国情,深入研究现代化建设新征程的理论与实践中的重大问题。我与张占斌教授认识已将近40年,他是我国中国式现代化研究领域的权威专家。本书的参编者主要是来自中央党校中国式现代化研究中心的专家,对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中国式现代化深有研究。我向社会各界读者推荐这部图书,相信该书能为广大干部群众读懂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有益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