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质生产力带动经济新动能

作者:书评人 李杰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时间:2025-03-21


  以新质生产力促进高质量发展,要求我们培育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刘世锦等经济学家在《中国经济2025:稳预期、促消费与扩内需》一书中,围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及部署,回答了如“宏观经济所面临的主要问题究竟是什么”“中国如何扩大内需”“大力提振消费、提高投资效益”“以科技创新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等问题,立足当下,展望经济发展。

  在《经济新动能》一书中,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的诸位经济学家,分析了中国经济的内部特点与外部环境,结合数字经济、低空经济、人工智能、企业出海等新技术、新趋势,分别讨论了理论、开放、产业、城镇化、金融转型的新动能,以及人力资本、经营管理的新动能。今日之企业之间与其说是在比拼创新,不如说是在比拼企业家精神和经营管理能力。

  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发展研究中心编著的《培育新质生产力:构筑战略新优势》一书,从宏观层面探讨了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对构筑上海战略竞争新优势的重要性,以及上海先行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的思考。

  民营经济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生力军,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础。上海财经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冒佩华在《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中,分析了我国民营经济在不同历史阶段的发展特征和内在发展规律;在此基础上,阐明了发展民营经济同国家各项发展战略等方面的关联。

  从“一无所有”到“无所不有”,义乌创造了“全球最大小商品市场”的经济传奇,成为反映中国改革开放的县域经济崛起发展的样本。《义乌经验:中国政府与市场发展》以义乌市场40余年发展经验为研究对象,以政府行为与市场活力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取向下的辩证关系为观察视角,揭秘义乌模式的成功之道。作为区域经济研究专家,胡宏伟认为,无事不扰,有求必应,以“六小龙”为代表的“杭州现象”与“义乌经验”在基本逻辑和价值取向上一脉相承。

  在《创新的真相:如何将创新商业化,促进经济增长》中,麻省理工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系教授尤金·菲茨杰拉德等作者提出,创新是由想法变为现实并促进增长的“创新生产线”,不是一个概念,而是一个系统。“技术要素”“市场要素”与“实施要素”三者之间的交织互动与持续迭代,是创新过程的内在机理和底层逻辑。

  最后来看看清华大学全球产业研究院院长、心理学教授彭凯平等的新作《企业的品格》。该书探讨了企业长寿的秘诀,是心理学与长寿企业的首次跨界合作研究。今天的企业必须找到让基业长青的方法——百年老铺来自时间长河与空间长廊的点滴沉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