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闻网短视频《“导航版”政府工作报告》

符号互动与场景构建让政策解读“活起来”

作者:任帅 佟瑶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时间:2025-03-18

  每年的全国两会都是世界观察中国、读懂中国的重要窗口,也是主流媒体一个酣畅淋漓的“竞技场”,更是充满创意、巧思和感染力的内容绽放的舞台。

  中国新闻网策划推出的“实景+二维图形动画”短视频《“导航版”政府工作报告 第一视角看懂民生大事》(以下简称《“导航版”政府工作报告》),解构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新一年的工作目标,让老百姓都能轻松看懂民生大事。此视频产品一经推出,在全网播放量超千万次。

  政策解读场景化 用户秒懂不烧脑

  如何在全国两会程序性的报道中出新、出彩,前期策划的功夫不可或缺。

  在政府工作报告的报道和呈现上,《“导航版”政府工作报告》在前期策划中,将重点落在了“民生大礼包”方向上,但传统文本解读或图文报道的传播效果有限,且用户对其呈现内容的方式理解也有局限,因此,创作团队经过头脑风暴将政府工作报告和“导航”进行大胆结合。利用数字原住民的认知惯性,将政府工作报告与高使用频率的“导航系统”结合,如地图导航的交互功能,从而降低了政策理解的门槛。

  视频聚焦在消费、教育、医疗、住房、科研、生态等与民众生活息息相关的领域。通过构建虚拟具象化的政策场景,给用户保留了一定的想象空间。在每个板块中,《“导航版”政府工作报告》都清晰地将未来政策图景融入真实场景中,如消费券、智能机器人、无人机等可视化元素不仅使内容更加生动,还降低了信息的理解难度,提升了传播效果,使用户从被动接收者转变为政策旅程的“驾驶员”。

  技术赋能讲故事 多元手段抓眼球

  近年来,AI等技术助推媒体内容生产向高质、高效、高产的方向发展,多种类AI+技术的结合也为创作带来更多可能性。

  《“导航版”政府工作报告》通过动画率先构建政策解释的“场景”,并融入实景画面实现现实关联,随后创作团队利用AI绘图技术,通过百余条指令生成与政府工作报告内容紧密相关的风格化图像。通过这样的多元融合,也在提高制作效率和质量的同时,给了动画师更多发挥空间,实现了“创意灵感”和“创意可控”的融合。

  同时,该产品还通过配乐、字幕和动画等多种元素的配合,让受众更直观看到政府工作报告中的民生举措于未来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场景,不仅直观勾勒出中国式现代化的未来图景,也透过一张张“民生清单”展现出浓浓的民生暖意。

  短小精悍轻量化 视觉表达准触达

  移动互联网时代,用户通常利用碎片化时间获取信息,这就要求优质的短视频产品要做到内容和时长的相对平衡。

  在《“导航版”政府工作报告》中,策划团队没有采用长视频的形式,而是将视频时长浓缩到1分钟以内,将核心内容进行精简提炼,既能完整涵盖消费、教育、医疗、住房等关键民生领域,又不让用户产生阅读疲惫感。

  同时,该产品每一板块内容均为独立的模块,以简洁的语言和直观的表达方式呈现核心信息。如在教育模块中,视频重点突出“逐步推行免费学前教育”“加强青少年科学健身普及和健康干预”等内容,契合移动互联网时代用户快速筛选信息的习惯。

  此外,视频在筛选核心信息进行文字呈现的同时,还借助大量实景、动画等视觉元素配合文字信息,以符合移动互联网时代读图、看视频的习惯。

  《“导航版”政府工作报告》的创作实践表明,政务传播已经告别“政策宣导”的常规传播模式,移动互联网+技术赋能让政务内容开始向“新语态+新技术融合”手段的范式转变,当AI技术赋予政策文本空间感知力,当“符号形象+场景构建”搭起民生议题的时空坐标系,证明重大主题报道创新绝非简单的技术迭代和堆砌,而是结合传播逻辑、用户思维、文化适配等维度建立起的系统性内容创新,实现政务传播“共鸣”的提升,让政策产生情感的温度,通过指尖的触碰变得可知可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