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岸边的中国”丛书:

以田野考察呈现黄河沿岸人文历史

作者:刘栓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时间:2025-03-17

  从古老的洪荒时代,到如今的繁荣盛世,黄河始终见证着中华民族历史的沧桑变迁与文明的不断演进。近期,西北大学出版社与陕西中国西部发展研究中心携手,共同策划并组织了“黄河岸边的中国”丛书的编撰考察活动,深入探索了黄河上游沿岸所蕴含的丰富人文历史。

  “黄河岸边的中国”丛书目前已推出《出入龙门——晋陕黄河右岸的历史与人文(增订本)》《陟彼山河——晋陕黄河左岸的历史与人文》两种;基于黄河中下游考察的《河洛中原——黄河河南的历史与人文》《齐鲁海岱——黄河山东的历史与人文》两种图书正在编辑加工,年内将面世;黄河宁夏、内蒙古段的历史与人文主题图书,正处在作者撰稿阶段。黄河兰州上溯至黄河源段的考察,也将在2025年上半年实施。

  丛书策划与国家战略啐啄同机

  2018年,陕西沿黄观光公路开通,贯通了晋陕峡谷和汾渭谷地黄河一线。2018年5月2日至7日,西北大学出版社组织了著名历史学者王子今、孙家洲参与的“晋陕黄河右岸的历史与人文”考察。在考察过程中,大家都强烈地意识到系统整理和解读黄河沿岸及其腹地的历史与人文,对于加深对祖国壮丽山河的了解、对民族历史文化的认识,对于培育新时代的中华人文精神具有重要意义。于是,以沿黄河考察为基础,将黄河考察之所见所知与所思所想,以科普图书的形式整理出来,就成了大家的共识。

  2019年3月21日至25日,西北大学出版社再次组织专家,对晋陕黄河右岸的历史与人文作补充考察,并于2020年10月编辑出版《出入龙门——晋陕黄河右岸的历史与人文》一书,以晋陕黄河陕西一侧的历史遗存与自然景观为架构,立足田野考察,结合文献与考古发掘考证,盘点整理沿岸历史人文资源;以区域专题与宏观叙事研究,阐发揭示沿岸历史人文资源的当代价值和意义;探讨黄河中游物质生产与文化共通互融对“早期中国”概念形成的意义,解读中华人文精神。该书图文并茂,既注重学术挖掘的严谨认真,又着意于表述的通俗可读,甫一问世,即取得不俗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2021年4月10日至17日、9月12日至20日,西北大学出版社又邀请王子今、孙家洲、赵瑞民(山西大学教授)、高从宜(德国美因茨大学神学博士)、桂子(诗人)以及摄影师组成作者团队,考察“晋陕黄河左岸的历史与人文”,并计划推出《陟彼山河——晋陕黄河左岸的历史与人文》一书。

  随着黄河流域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的内在需求不断凸显。2021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适时印发了《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纲要》,把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以重大国家战略的形式提到了关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高度。如此一来,摸清黄河历史人文资源现状的工作就进一步凸显出来。

  借着政策东风,西北大学出版社又在《出入龙门——晋陕黄河右岸的历史与人文(增订本)》《陟彼山河——晋陕黄河左岸的历史与人文》两种图书的基础上,策划了“黄河岸边的中国”丛书(计划6种)。

  为了更好推进“黄河岸边的中国”丛书编写出版,西北大学出版社于2023年7月,借赴山东参加第31届全国图书交易博览会之便,邀请王子今、孙家洲、杨爱国(山东博物馆研究馆员)对济南周边的黄河历史人文考察点进行了为期3天的考察;2023年10月29日至11月14日,再次邀请包括王子今、孙家洲在内的6位作者组织并完成了“黄河中下游河南、山东的历史与人文考察”;2024年8月3日至16日,完成黄河兰州至内蒙古托克托段的历史与人文考察。

  品种更新与营销宣传互相加持

  因为疫情的阻断和“考察—撰稿—编辑”的长周期,“黄河岸边的中国”丛书出版节奏有些缓慢,在无法形成“轰动”效应的既定现实下,我们也就放弃“憋大招”转而“持续输出”,丛书每推出一种都有相应的营销动作。

  2023年7月,《出入龙门——晋陕黄河右岸的历史与人文(增订本)》《陟彼山河——晋陕黄河左岸的历史与人文》即以“黄河岸边的中国”丛书的阶段性成果,在第31届书博会上发布,受到媒体和学界广泛关注。

  自2023年8月起,《中华读书报》《文摘报》《长江日报》先后摘发了两书关于黄河漕运、班马异同、黄河隐藏民族秘史的相关内容,引发持续讨论。2024年6月20日,《光明日报》刊发了陕西省社会科学院文学艺术研究所所长刘宁研究员题为《倾听黄河左岸的历史回声——评〈陟彼山河:晋陕黄河左岸的历史与人文〉》的书评文章。

  在媒体和学界的持续关注下,丛书入选多种榜单或书目。“黄河岸边的中国”丛书的阶段性成果取得良好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在极大程度上便利了丛书后期成果的推出,我们在河南、山东、宁夏、内蒙古的考察,得到当地高校,科研院所,文物发掘、收藏单位的大力支持,作者团队阵容也不断升级,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许宏、河南博物院研究馆员张得水、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员郑同修等一众名家,都为丛书撰稿。

  我们相信,通过持续努力,“黄河岸边的中国”丛书必然能充分展示黄河所喻示的民族生存和发展历史,丰富黄河文化的思想内涵与精神实质,为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借鉴。

  (作者单位:西北大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