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分享到:
- 全屏阅读
- 放大
- 缩小
- 默认
打动人的故事传得广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时间:2025-03-11
两会期间,一则新闻被广泛传播——82岁老人此前写在烟盒纸上的建议被湖南省人大采纳,并被吸收为《湖南省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小餐饮和食品摊贩管理条例》相关内容。这一故事被包括《人民日报》在内的多家媒体转发,许多网友也在关注后续情况。《潇湘晨报》在3月8日发表《烟盒纸上写建议被采纳的湖南大爷再次爆火!他最关心全国两会上这几件事》一文,道出了这则新闻背后的故事。
潇湘晨报·晨视频今年1月就曾报道过陈俊清老人的事情:陈俊清于2024年9月在烟盒纸上写下的120字建议最终被采纳,并且写有建议的烟盒纸原件被“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湖南实践展”收藏。3月1日,全国两会开幕前夕,《湖南省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小餐饮和食品摊贩管理条例》正式发布,全国多家媒体跟进报道陈俊清的故事,这一故事走出湖南,在全国广泛传播。
为何这一小故事得到众多媒体青睐,并且取得良好传播效果?这和故事本身的新闻价值有关。陈俊清因为看着孙子天天吃小作坊、小摊贩售卖的不卫生的食物忧心忡忡,看到有关部门对食品安全管理条例面向基层征求意见的时间快要截止了,情急之下才把意见写到烟盒锡纸上提交上去。担心孩子吃东西不卫生是很多家长的担忧,同理心让读者很容易理解老人的急切。同时,立法机关对写在皱巴巴的小小烟盒纸上的意见都认真研读,是立法吸收民意的好注解。
今年两会上,还有一位受访对象,她的故事不仅感动了读者,还让《中国日报》记者没忍住眼泪。一则《我在人民大会堂哭了》的视频,让更多读者关注到全国人大代表格西王姆的故事。格西王姆6岁时失去父母,在姑姑和民政部门的照顾下,她得以健康长大。18岁那年,她主动应聘了马尔康市敬老院,成为一名护理员,一干就是16年。“90后”的她把61位老人当孩子来看待,为他们涂指甲油、拍视频,给他们带去欢乐的老年生活。格西王姆的故事同样被多家媒体报道,打动了许多读者。
陈俊清和格西王姆的故事,都是正能量故事,讲述的都是双向奔赴的故事——陈俊清老人热心提出意见,立法机关重视并采纳;格西王姆幼年失去父母,在姑姑与民政部门的关怀下长大,而她长大后选择将小时候得到的关爱回报给老人,也激励更多年轻人投身到养老事业中来。
两则故事都没有轰轰烈烈的情节,但都靠着真诚付出被看到、被善待的结果而打动了记者、打动了读者,进而被广泛传播。这也给新闻工作者一条启示:无论是报道一次看似普通的会议、展览,还是例行采访代表委员履职故事,都应该坚守初心,停下来仔细看看,留下来多问几句,去挖掘更多动人故事,说不定就能发现如陈俊清和格西王姆这样打动人、传得广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