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分享到:
- 全屏阅读
- 放大
- 缩小
- 默认
严谨的考古知识在漫画叙事中的抵达
——考古科普漫画书《一起考个古》评介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时间:2025-02-19
孔学堂书局出版
什么是考古?就像回答“什么是语文、数学”一样,看似容易,却又很难。那么,普通人如何“亲近”考古呢?
由贵州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编、多彩贵州网“软萌的硬知识”漫画团队编绘、孔学堂书局出版的《一起考个古》,就抓住了考古的“知识痛点”,以独特的漫画形式向读者展示了公众考古的全新话语方式。这既是考古传播的跨界融合,也是时代发展的必然选择。
一、“软化”学术硬知识,让公众和考古更亲近
当前,文博界正在攻坚如何“让文物活起来”“用文物和文化遗产讲好中国故事”等考古课题。《一起考个古》就巧妙运用贵州的考古成果来讲当地的历史故事,特别是年轻人爱看的贵州故事。
巧用漫画形式让考古文物焕发生机。《一起考个古》以科普漫画之“壳”巧装考古文化之“瓤”,将贵州的8个“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的考古学术知识点进行“软萌”翻译,厘清贵州史前至晚明30余万年的历史脉络,巧用漫画方式让“剧情线索”和“幽默对话”交替出现,让读者轻松走进故事,在“哈哈哈”里感受贵州的考古成绩和考古温度。
巧破惯常思维让考古知识活灵活现。《一起考个古》“脑洞”清奇,打破惯常思维模式说考古,纠正人们对考古的“偏见”,用青少年喜欢的话语,帮助他们归纳总结考古知识点。比如,用“叠中叠”比喻考古学上的墓葬打破关系,用“它是不是违章建筑”形容文献记载的“土司无城”,用“暴走族”比喻史前时期的人类迁徙……而这种大众化的表达,既让读者克服了理解考古专业术语的困难而增长知识,也形象生动地了解贵州独特的地域文化,还不耽误“阅读门槛不高、知识含量不低”式的“哈哈哈”。
巧设漫画形象让考古学者栩栩如生。《一起考个古》的考古人物呈现颇具匠心,把考古学者周必素、张合荣、张兴龙、李飞、付永旭等画成生动鲜活、极具亲和力的Q版人物,以更平易近人的方式打造考古学者的“个性标签”。同时,还以各个考古发掘项目领队为主讲人,以倒叙方式返回“考古现场”,让一项项考古成果变得立体而生动。这种方式,既适应了新的传播和接受方式,还拉近了考古学者和大众之间的距离,更让读者通过人物个性记住贵州考古,进而感受地方文化底蕴,增强地方文化的传播力。
对于知识型漫画来说,漫画是表现手段,知识是关键核心。《一起考个古》抓住了读者对考古的“知识痛点”,用“掰开了、揉碎了、聊明白了”的形式打捞古人智慧,让读者对不同的考古项目历程、历史意义的理解更加深刻,并为当下生活定神提气。同时,还在书中绘制了大量的遗址遗迹、出土文物纹饰图案等,让读者对文物的出土情况、墓葬结构、遗迹分布情况有个大致的印象和了解。在穿插考古地层学、类型学知识的同时,用漫画的形式将晦涩难懂的内容脉络化、图像化、娱乐化,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受众博古赏新、学习研究的需求。
二、“公众考古+文博热”,推动公众读起来
虽然我国在公众参与考古方面屡出探索新招,但面向大众讲清楚“考古与盗墓的区别”,用考古成果和出土文物讲好地方故事的精品出版物较为少见。该书紧扣“文博热”,是积极探索讲“活”考古文化、让文物“说话”的有效路径的成功案例。
面向大众传播讲好贵州考古故事。考古学本身就和大众具有互动性,但“考古好玩,报告难懂”。作为公众考古科普读物,该书通过观察分析静态考古材料,“软化”现有考古学术成果硬知识,再翻译成动态的过去生活场景,绘制成通俗易懂的漫画。这种“草根式”科普叙事方式和视觉文化体验,一边以年轻视角让考古“活”起来、学术成果“灵动”起来,用最简单、最有趣的方式让大众了解考古;另一边,主创也沉下心,回归学术研究、推动成果转化,真正深化“公众考古”理念。这在全国公众考古界都是创新之举,也成为大众读者认识“脚下土地”,理解贵州“地下历史”的好方式、好抓手。
面向时代命题讲好贵州考古故事。如何让文物“活”起来,是公众考古和图书出版都需要回应的时代命题。《一起考个古》不仅是公众考古、艺术创作方式上的创新,更是让考古学术成果以更丰富的形态、更新颖的方式走进大众。该书的可爱之处在于它的温度,让专业知识变得触手可及。由此,这本从“初探”到“深耕”,加速考古成果转化所体现的“深度”和“广度”的漫画书,成为一本契合时代发展、符合大众阅读习惯的精品图书。该书的出版,正是公众考古和图书出版回应时代命题而讲好贵州考古故事实践探索的智慧结晶。
面向读者群体讲好贵州考古故事。笔者认为,《一起考个古》的受众群体,一个是对外,一个是对内。“对外”主要是指对贵州以外的读者,能通过这本书来比较全面地了解贵州的考古成绩、贵州的通史脉络。但更重要的是这本书是“对内”的,是给贵州人尤其是贵州小朋友们的,从漫画的角度引导贵州读者了解贵州的考古成果,并通过这些成果真正去了解自己脚下的这片土地。
笔者曾比喻考古为读书,读的是“地下”这本大多没有文字的大书。讲好考古故事,或用考古材料讲好故事,并非一地之责、一省之功。一定程度上,公众考古的意图不仅是向公众传播知识,还要让更多的人共同参与遗迹诠释、文物解读。这本可爱有趣的漫画书,就是一本能让大众去了解考古的桥梁书。希望在《一起考个古》的陪伴与引导下,你我能不断走近考古、了解考古、科普考古。
(作者系四川大学历史文博学院教授,曾任职于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现任中国考古学会三国至隋唐考古专业委员会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