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分享到:
- 全屏阅读
- 放大
- 缩小
- 默认
图书编辑AI技术使用的探索与实践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时间:2025-02-19
核心阅读
图书的生命周期可笼统地分为以下阶段:选题策划→签订出版合同→组稿→审校→印制→销售。因出版合同往往具有时限性,从签订出版合同之日起,图书的生命周期就逐渐衰减。以一本版权时限为5年的文学图书为例,若组稿阶段和出版流程阶段耗费1年,则待该书正式上市销售时,其实际的生命周期只余4年。
对于把控出版流程的图书编辑来说,应当通过综合运用多种手段和技术,在保证内容质量的前提下,有效缩短图书生产阶段的时间长度。在传统的编辑实践中,提高生产效率的手段多限于将串行工作流程转变为并行工作流程,以及将编辑加工形式从以纸质文稿为基础转变为以电子文稿为基础等。随着人工智能时代的到来,图书编辑除了采用这些传统手段,AI编辑工具的应用具有颠覆性意义。
在传统的出版流程中,编辑通常依靠项目管理策略和工具来实现对各个出版环节的精细化管理,从而提高出版效率。然而,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AI正逐步成为培育出版业新质生产力的关键驱动力,引领行业向更加智能化、高效化的方向发展,编辑工作的效率提升迎来了新的机遇。
传统图书编辑面临的效率困境
生命周期理论起源于生物学,描述生物体从出生到死亡的整个过程,后被广泛应用于心理学、企业管理、产品创新、技术发展等领域,用以解释和理解不同系统或实体在其生命周期内所经历的关键阶段及每个阶段的特点和挑战。图书的生命周期可笼统地分为以下阶段:选题策划→签订出版合同→组稿→审校→印制→销售。因出版合同往往具有时限性,从签订出版合同之日起,图书的生命周期就逐渐衰减。以一本版权时限为5年的文学图书为例,若组稿阶段和出版流程阶段耗费1年,则待该书正式上市销售时,其实际的生命周期只余4年。
因此,对于把控出版流程的图书编辑来说,应当通过综合运用多种手段和技术,在保证内容质量的前提下,有效缩短图书生产阶段的时间长度。在传统的编辑实践中,提高生产效率的手段多限于将串行工作流程转变为并行工作流程,以及将编辑加工形式从以纸质文稿为基础转变为以电子文稿为基础等。随着人工智能时代的到来,图书编辑除了采用这些传统手段,AI编辑工具的应用具有颠覆性意义。
AI编辑工作室在图书出版各阶段发挥重要作用
2024年6月,笔者所在的中国华侨出版社引进了数传集团旗下的AI编辑工作室系统,其在图书出版各阶段可发挥重要作用。以下分别论述AI编辑工作室如何在审校、画师、新媒体编辑和有声书四个方面助力图书编辑。
AI审校
基于大模型的AI编辑工作室在审校方面有如下优点:第一,在字词错误检查方面表现出高效、准确,能够快速识别出常见的错别字、词语搭配不当等问题。第二,比起传统的校对软件,AI审校能结合时事、紧跟主旋律的各类文献、名词等给出精准的修改意见,同时能更好理解上下文语境,能够提示前后文逻辑不连贯的地方,帮助编辑更好地梳理内容。第三,面对新稿件时,可以使用AI审校进行高效初筛,如一本10多万字的稿子,它能在15分钟左右识别出文本中的政治敏感性问题及潜在违规内容,帮助编辑判断稿件是否满足基本的出版标准,从而加快决策过程。通过这种人机协作的模式,图书编辑能够进一步提升稿件审校质量,并极大地提升了工作效率。
注意事项与应对策略:首先,AI工具的确能够在用词方面为编辑提供思路,但编辑要注意保持全文的语言风格一致。其次,AI工具在理解人类情感方面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如在处理一些主观性较强的书稿时,AI工具可能会出现修改不当的情况,也无法替代人类的创造力和判断力。最后,AI审校过于“上纲上线”,无法识别书稿主题、体裁、语言风格,甚至具体的语境,只根据段落、语句的“违规”表述进行风险提醒,有着“宁杀错不放过”的风格,使得编辑需要一一人工甄别,这说明AI的成长与完善在中文语境下仍有很大空间。总之,就目前来说,AI审校不能完全代替人工,最终的质量控制环节仍需人工介入。
AI画师
AI画师主要在图书封面设计、书中插图、营销推广图三个方面助力图书编辑。
首先,在封面设计师缺乏设计灵感的情况下,AI画师成为图书编辑的得力助手。在《留一个机场给你》一书的封面设计过程中,笔者尝试使用AI画师进行绘制,通过“封面风格”“画面描述”“上传参考图”等功能,对AI画师提出了详细的绘画要求,并在多种风格之间进行了多次尝试与调整。AI画师设计生成封面的过程中,笔者前后修改了10多种风格才最终确定了主题和色调,选定了具体图片,并使用“局部重绘”和“无痕消除”功能进行了细致调整与修改,最终得到满意的封面图片。图书正式出版发行后,其封面设计受到了读者的一致好评。
其次,使用AI画师可以大幅压缩一本图书的插图绘制时长并节省插图成本。以一本50幅插图的图书为例,如果采用AI画师进行绘制,那么绘图时长可以从10天缩短为5小时左右,效率直接提升97.92%;假设人工绘图以100元/幅的常规插画标准收取绘图费用,那么整本书的绘图费用为5000元(50幅×100元),而使用AI画师能节约不少插图费用。
就书中插图而言,AI画师在图片无损放大和风格转换方面的功能也是图书编辑经常用到的。在《潍县西方侨民集中营:1943—1945年》这本书中,作者提供了200多幅黑白老照片,但大多数照片的分辨率较低,无法达到印刷要求。为了提高这些照片的质量以满足图书内文排版的需求,笔者利用了AI画师的无损放大功能。通过这一功能,老照片被逐一上传并进行了放大处理,放大倍数可以根据需要选择2倍、4倍、8倍或自定义。经过无损放大的照片质量得到了显著提升,可以直接用于图书的内文排版中。
最后,AI画师还被用于图书宣传图的生成。以前为了拍摄精美的图书照片,需要准备各种背景材料,如背景纸、花草、茶具等。现在有了AI画师的商品图设计功能,只需上传立体封并选择不同风格即可生成高颜值的图书产品图,非常方便高效。这些图片自然、吸睛,可被用于视频或者图书详情页中的实物展示中。
注意事项与应对策略:在采用AI画师进行绘图时,AI画师对有些提示词的理解能力欠佳,无法准确理解一些指令的含义。举例来说,对于一幅非洲草原上一群动物图,若想把长颈鹿去掉,在输入指令“去掉长颈鹿”时,结果长颈鹿去掉了,但会留下一片白色区域,这样整体画面就不协调。若输入“让长颈鹿消失”,就能达到比较理想的效果,原来长颈鹿所在区域能与周围的背景融为一体。因此,用AI画师进行绘图时,输入指令的准确性很重要。必要时,可多尝试几种指令,并与AI画师研发专家沟通,进一步提高绘图质量。
AI新媒体编辑
AI新媒体编辑能帮助图书编辑在图书书评、广告语、小红书脚本生成等方面提高工作效率。
第一,使用AI新媒体编辑生成图书书评功能极为便捷,整体体验非常出色。在《天赐》一书的书评生成过程中,笔者根据简单指引,输入书名、内容简介、作者简介、书评模板信息,并上传书籍的PDF文档,短短5分钟内就生成了一篇质量上乘的书评。在使用过程中,笔者分别使用了豆瓣书评等书评模板来生成书评,并从中选择了符合该书风格的书评,进行简单整理,发表到微信公众号上。
第二,笔者在日常工作中常借助AI新媒体编辑来生成相关的广告语和编辑推荐语,这些内容不仅能够为图书亮点、编辑推荐等征订资料的撰写提供有价值的参考,而且极大地提升了整理新书征订资料工作的效率。这一做法具有显著的便利性,既方便又迅捷,有效地节省了时间成本。
第三,笔者常使用AI新媒体编辑来生成文学图书、社科图书的小红书文案,最大的感受是模板生成文案十分便利,对工作帮助很大。
注意事项与应对策略:尽管AI新媒体编辑在内容创作中展现出诸多优势,但其生成的内容仍然无法完全取代人类创作者的思维深度和情感表达。AI新媒体编辑在处理复杂情感和深层主题时存在局限,无法与读者建立深层的情感连接。另外,AI书评也会存在重复啰唆等机械式语言,需要编辑注意整理。因此,在实际应用中,AI新媒体编辑只是作为辅助工具。
AI有声书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进步,AI 开始能够模仿和生成人类声音,使得有声书的配音也可以通过AI来完成,这既降低了成本,又实现了多样化的配音效果。
在使用AI新媒体编辑生成了《天赐》一书的书评之后,笔者打开了AI有声书的功能,将之前的书评文件导入系统中。根据提示,可以对即将生成的有声书进行多种个性化设置,包括选择朗读者的性别、年龄和语种等。此外,还可以从多位主播的声音样本中挑选出最符合预期的那一个,并为音频添加背景音乐以增强氛围感。
整个转换过程非常高效,一篇约1000字的文本,在不到20秒内就被成功转换成了高质量的有声内容。最终生成的有声书格式文件支持无缝嵌入多个平台,如微信公众号、喜马拉雅FM、懒人听书、蜻蜓FM等,极大地方便了内容的分发与传播。
注意事项与应对策略:然而,AI有声书仍然面临着一些挑战和限制。一方面,尽管AI有声书在模仿人类声音方面取得了很大进步,但有时生成的声音可能听起来不够自然或缺乏情感,因此要关注声音自然度和情感表达,适时调整设置优化听觉体验。另一方面,对于有声书制作人和听众来说,选择是否使用AI配音,关键还是在于追求什么样的声音质量和体验,只有在满足市场需求的情况下,有声书AI配音才能真正体现自身的潜力。
在当前这个AI技术日新月异的时代,图书编辑必须要积极拥抱并善用新技术,主动探索并发现AI技术在出版领域的应用场景。通过慧眼识珠的能力,识别出哪些技术能够真正推动行业发展,并将其融入日常工作中。
(作者单位:中国华侨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