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视角开启阅读新体验

作者:本报记者 洪玉华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时间:2025-02-14

  热闹的新春不乏安静的阅读。伴着新春的脚步走来的第一期榜单,延续着诗词、考古、中国式现代化等文化热点与社会关注,更提供新发现、新思考,以新视角为爱书人开启新一年的阅读新体验。

  在本期榜单中,热爱传统文化的读者可以在《诗词中国》(江苏人民出版社 凤凰出版社)中感受新颖独特的诗词文化之旅。喜欢历史与文学的读者,可以在《天著春秋》(人民文学出版社)中重回诸侯并起的历史现场,了解古代战争的峥嵘气象。

  读不够的传统文化、写不尽的现实脉动,新年新书开启阅读新视野。

  与传统对话的新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古诗词中有中国传统新年的景象。现如今,过新年,景区里、电视上、生活中,成人与孩童都可能用诗词直抒胸臆。

  相较于对古典诗词的解读,“人民艺术家”王蒙的《诗词中国》更像是与诗词的对话,而且是一种跨越传统与现代、东西方文化交融的对话,蕴含诸多新意。比如,在解读《夜雨寄北》时,作者不仅将其与中国古代文学相连接,而且妙用《假如生活欺骗了你》,进行普希金式的改写。

  该书责编黄山介绍说,作者不囿于传统解诗之法,不追求“本事”的考据,而更注重诗心与诗趣,引导读者无限拓展诗歌阅读与理解的思路,体现了“诗无达诂”的精神。该书尤其注重将诗词意境与现代人生活相联系,让流传千年的作品在当下重新焕发生机。

  《诗词中国》精心选取200余首经典诗词,在对话中形成诗词鉴赏课、文化哲思课。虽是课,却又因奔放、创新的笔触时时带来酣畅淋漓之感,而无生涩、教诲之意。书中的诸多古典名画以及长幅全彩拉页,更添阅读之美。

  今年春节是申遗成功后的首个春节。《过年书》(作家出版社)是冯骥才关于春节的散文和采访。“没有任何节日像春节一样包含中国人那么多精神、心理、追求、性情。”“我控制不住地想要写出这股生活的劲头。”该书精选作者关于年的抒情散文,20年民间文化抢救中有关年俗和“年艺术”的文章,以及关于年的思辨、见解、建议等内容,写出了中国年里的孩童、习俗、传统与新意。书中字里行间透着传统年味,更传递着生活气息、亲情与希冀。

  《天著春秋》是作家王树增聚焦春秋时期战争史的新作,也是以新视角写就的春秋史、文明史、生活史。该书是他倾注10年心血甄别史料、寻访古遗迹后的创新性书写。作者不仅写出了独属于春秋时期的战争样貌,也写出了文明的兴盛与延续。战场内外诸多有名甚至无名的人物,在作者笔下都不是历史符号,而是个性鲜明的个体,书中写出了他们在特定历史背景下、生活环境中的情感、性格、选择与命运。该书更具创新性的是,作者将《诗经》融入战争与叙事,独特的白话翻译为阅读增色。

  与现实对视的深度

  承载实践经验的专业图书是大众认知社会的一个窗口。本期榜单中的《全面深化改革与中国式现代化:中国改革与发展热点问题研究2025》(中译出版社)、《蝶变:乡村振兴典型路径》(广西人民出版社)均为聚焦现实、深度调研之作。

  《全面深化改革与中国式现代化:中国改革与发展热点问题研究2025》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但深入调研、具体案例和表达的生动简洁,使其不仅适合专家、学者、理论研究人员,也适合对社会和经济发展问题感兴趣的大众读者。

  该书包括“全面深化改革与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深化经济领域改革的重点难点”“推进行政体制改革的重要领域”“推进社会建设现代化的重要任务”四章,对经济、政治、社会、生态等领域中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进行了总结。书中不仅讲清楚政策,而且通过对“互联网+”服务管理、新时代的枫桥经验等新案例、新典型、新事物、新经验的重点关注,让各行各业的读者读懂基层,读懂创新实践的源头活水。

  农业农村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基础。《蝶变:乡村振兴典型路径》通过40个案例,展示了推动乡村振兴进程中有特色、有成效的做法。书中案例之后,附有乡村振兴研究领域专家点评,为相关工作人员提供启迪与借鉴。书中选取的40个案例覆盖全国,涉及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培育乡村新产业新业态、加强和改进乡村治理等8个方面,各章节相对独立而又相互关联,是大众读者读懂乡村的窗口,也是探索未来乡村发展新路的实践支撑。

  与未知链接的多维度

  考古工作者在田野解锁未知。近年来的考古新发现让这一冷门专业走进大众视野,引起更多人的兴趣。《新时代百项考古新发现》(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收录了2012—2023年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推介的考古项目,共计120项,全面系统地回顾了新时代以来中国考古学各时段、各研究方向的成果与收获。该书责编之一胡雪琪介绍说,书中配图近2000张,均为反映遗址现场、出土精美文物、发掘工作场景的第一手资料。读者可以直观地感受到10余年来中国考古学的巨大进步。

  考古新发现不断提升大众阅读的深度与广度。《新时代百项考古新发现》在学术性与通俗性之间取得了较好的平衡,以平实易懂的文字,对新时代以来的考古新发现进行科学阐释,向公众普及考古学术成果。书中,良渚、石峁、三星堆等考古项目具有相当高的社会关注度。编写者结合前沿研究成果,阐释考古发现,展现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考古学最新进展。

  《重返白垩纪》(春风文艺出版社)同样藏着探索未知的巧思。该书是儿童文学作家李东华继《小满》之后推出的全新长篇小说。《重返白垩纪》讲述了在被称为世界级古生物化石宝库的辽西大地,小男孩星浩的一段惊心动魄的白垩纪之旅。星浩不是大人口中的“别人家的孩子”,他成绩平平,却热心、快乐,凭借知识积累、兴趣爱好,探究了古生物世界。作品最美妙之处在于,作者似乎不是在为孩子书写,而是让孩子自己行动、自己说话,因此故事的丝滑会让人一口气读下去,并忍不住猜测后面会怎样。在这个精彩的故事中,白垩纪的各种恐龙知识悄悄潜入,文学与科普似无缝对接。李东华曾言,这部作品对她来说也是一次颇具挑战性的尝试,历经3年古生物知识学习与1年的艰辛写作,终于完成书稿。

  目前,人类已经发现并记录的植物有38万种之多,但是人类赖以为生的农作物只有150种左右。《粮食史话》(中信出版集团)结合植物学、历史学、社会学等多学科知识,为读者提供了解读中国粮食史的新视角。内容专业、文字通俗是该书特色之一。书中不仅介绍了不同主食的特点,还趣谈日常生活中的主食“迷思”,讨论“怎么吃”更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