且适闲居之乐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时间:2025-02-14
城市,可以闲居,乡村,自当更佳。远离城市,在乡村建一处居所,不必太过华丽,草屋三四间,即可。草屋,最好不要建在村子中间,而是处在村头或者村角;附近,则最好有一条流水不息的溪流,或者有一座并不高的山,所谓“有山有水”,是也。因为有河就有水,有水就能赋人一份灵气;而一座山,则赋人一份厚重之气。得天地之气,方得钟灵毓秀也。
草屋三四间,屋后,一定要植树;屋前,则可种园。
树,不一定是什么名种,俗常树木即好,如槐树、杨树、枣树、桐树、榆树、柳树……树木日渐高大,可浓荫匝地,可遮风避雨,陶渊明所谓“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庶几乎。春日勃勃,夏日荫荫,秋日萧萧,冬日净净,四时之景不同,各得其宜。
园呢?园是菜园,当然也可以植几棵树。树,最好是花果树,如杏树、桃树、梨树、柿子树等。花可赏,果可食。它们是树,同时又是构成篱笆的一部分。它们是在篱笆间生长的树,是开花结果的树。
写到菜园,就很自然想到庾信的《小园赋》。
庾信在《小园赋》中,写到他种植“小园”的大小和配置,如此写道:“犹得欹侧八九丈,纵横数十步,榆柳两三行,梨桃百余树。蝉有翳兮不惊,雉无罗兮何惧。草树混淆,枝格相交。”园,不必太大,斜看八九丈长,横看数十步宽,即可;配置,则是“榆柳两三行,梨桃百余树”,且“草树混淆”。庾信的“小园”,是有树有草之园。当然,庾信的“小园”也种菜,“连珠细茵,长柄寒瓠”,说的即是;庾信的“小园”中,甚至于可以垂钓,“一寸二寸之鱼,三竿两竿之竹”,是也。
我之理想“闲居之所”,当如是。但我觉得,要想更加完美,还必得篱下种草花,菜畦七八个。篱下所种之草花,如蜀葵、指甲花、菊花、露草等。篱下草花,与篱上树木,形成高低相望的态势,从而生成一种姿态纵横之美。菜畦七八个,可种菜蔬多多,如黄瓜、茄子、豆角、冬瓜、西红柿、丝瓜、扁豆……虽只是寻常菜蔬,却碧茵茵,水灵灵,脆生生,一派生机中,饱蘸生活好滋味。是乡村风景,是田园风情。
如此居所,对于闲居者来说,正如庾信所言:可实现“鸟多闲暇,花随四时”的审美效果;可达到“可以疗饥,可以栖迟”的生活效果。
当然,最重要的还是那位“闲居者”。闲居者,必得不俗,对生活有着一份饱满的热情,有着一份热烈的向往,且能识得几行字,读得几本书。必得有一颗闲逸、悠游之心,能够放弃常人的名利思想,至少,不能是一位追名逐利的狂奔者。淡泊名利,洁身自好;清静无为,风日闲闲;寂寞人外,养一份孤独寂寞,享一番雅静安好。
于清晨,可灌园;于晚时,可摘蔬;于劳时,锄镰锨镢;于闲时,握书一卷。晨晓月夕,长衣一袭,背手行走菜畦间,嗅满园菜香,赏光风霁月;阴雨霏霏,天阴雨湿,室内煮茶一壶,摊书一卷,茶香流淌,书香氤氲,亦是好自在。
菜园好风景,闲居好心情。你得到的是闲居之乐,是田园之乐,更是一种养生之乐。如此,你就不仅仅是一位简单的“闲居者”,你还是一位素人,一位雅人,一位如仙般的逸人、超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