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激活民间文艺作品版权价值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时间:2025-02-13
参加主题研学活动的同学们近距离感受民间工艺品的文化意蕴。广州市版权保护中心 供图
民间工艺品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对这些作品的版权进行更好地保护,并在此基础上拓展版权转化、交易,促进民间工艺产业的发展,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成为回应时代之需的创新之举、应有之义。
日前,由广州市版权保护中心、广州市荔湾区版权局、广东工贸职业技术学院艺术与教育学院主办的“民博会里的版权故事”主题研学活动在第十届广东民间工艺博览会暨第十四届广东民间工艺精品展(以下简称民博会)上举行。35名来自广州地区高校和港澳的青年大学生一齐走进民博会现场,深入展会各特色展区,共同鉴赏民间文艺精品、学习优秀传统技艺、学习版权保护知识,以研学的形式呼应了民间工艺品版权保护实践。
搭建文化交流的桥梁
《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记者在现场看到,主办方设置了民间工艺的版权创造之美、运用之广、保护之策等展区。同学们可以探访各展区,了解优秀版权作品的转化和应用,参访版权服务工作站,深入学习版权保护知识及民间工艺版权保护举措。
活动伊始,同学们在主办方工作人员的带领下参观了精品陈列展,在插花艺术、京派内画鼻烟壶、宜兴紫砂、番禺皮雕工艺等展位前交流学习,近距离观摩民间工艺大师用传统技法进行艺术创作,亲身体验民间工艺作品的艺术魅力,感受传统民间工艺与现代科技融合的创新成果,了解跨地域民间工艺交流合作的范例,聆听大师讲述艺术经历以及在创作过程中遇到的版权保护问题。
一位在穗就读的香港籍学生向一位国家级工艺美术师深入了解元宝紫砂壶制作工序后感叹:“传统民间技艺非常精妙,很多现代创作灵感都是来自岭南地区的民间工艺,也进一步认识到版权保护对创新的重要性。参加此次研学活动不仅增进了对祖国传统民间工艺的了解,更让自己对粤港澳大湾区在文化领域的‘一衣带水’有了更深刻领会。将来回港后,也会把在广州生活学习的点滴日常和文化互动经历同身边的朋友分享,希望大家对祖国的优秀传统文化有更多的认识和了解。”
参观后,同学们来到版权服务工作站交流学习。广州市版权保护中心工作人员向同学们讲解了版权的历史、法规和实际运用以及侵权判定等知识。同学们随后参与民间工艺版权知识问答,并领取了版权宣传小礼品以及《博物馆知识产权管理与保护实务》《传统守望:非物质文化遗产知识产权问题调查与研究》等专题书籍。
“在这次版权研学活动中,我们欣赏了刺绣、壶艺、漆艺等众多民间艺术门类的精美作品,通过与大师们面对面交流创作心得,深刻体会到民间工艺是民族文化的瑰宝,版权可以为我们的作品提供法律保障。”一位青年大学生在参与研学活动后说。
构筑展会版权宣传平台
在民博会现场,广州市版权保护中心设立的版权服务工作站成为一大亮点,工作站提供包括作品登记业务咨询、法律咨询等在内的“一站式”版权公共服务,打造集版权服务、登记指引、法律咨询、学习体验于一体的版权互动式服务平台,构建“版权护航民间工艺”的服务场景,积极推动民间工艺文艺作品版权保护,为传承和发展广东民间工艺事业注入版权力量。
“您好,我是一家金属工艺制品企业的负责人,我的企业创办不久,最近遇到了版权法律难题,请问能咨询一下版权维权方面的问题吗?”一名参展企业负责人就主动来到版权服务工作站寻求帮助。
记者了解到,这家民间工艺小微初创企业就生产经营过程中遇到的美术作品及金属工艺制品版权问题向工作站咨询。工作站法务人员在细致分析相关材料及法理要点之后,建议当事人梳理作品构思创作、设计定型、生产销售等环节关键证据链材料,做好版权法律问题应对的充分准备。
在与文化领域有关的各大展会中设立版权服务工作站,是广州在版权保护发展事业中提升公共服务质量的又一重要举措。2024年以来,广州已先后在羊城书展、科普日主会场活动、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广交会)等展会现场提供版权服务。在民博会现场设立工作站,不仅为民间工艺文艺作品提供了即时的版权保护服务,也为地方贯彻知识产权强国战略奠定了服务基础。通过开展主题研学、版权知识普及、版权法律咨询等工作,覆盖人群近百万人次,有效提升了公众的版权意识。
为创新成果保驾护航
广东民间工艺历史悠久、品类丰富,是岭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中华文明延续的璀璨印记。这些工艺作品承载着民间艺人的智慧与情感,在文化传承和民族凝聚力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版权作为知识产权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的重要力量,也将为民间工艺的传承发展提供重要支撑。
近年来民间工艺创作者的版权法律意识不断提升,登记作品在市场推广和文化传播中更具优势,也为民间工艺的产业化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2024年9月,广州市荔湾区入选国家版权局2024民间文艺版权保护与促进试点地区。借此契机,广州将依托湾区几何中心的区位优势,充分发挥岭南民间文艺资源的独特优势,梳理民间文艺保护传承现状和需求,积极开展民间文艺领域的作品登记、宣传推广、版权转化运用和版权保护工作,搭建民间文艺版权交易平台,大力发展民间文艺相关版权产业,进一步激活民间文艺版权价值,共同绘制出更加绚丽多彩的岭南文化新画卷,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贡献版权力量。
“民间工艺品的版权保护不仅仅是一个法律问题,更是一个文化生态发展的机制问题。”中山大学法学院副教授谢琳表示,民间工艺品版权保护机制应注重将立法与执法环境相结合,在充分了解保护对象的知识结构和文化特征的基础上,挖掘作品资源权益主体的底层声音,并与国际立法相结合,不断完善具有可操作性的制度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