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中医药出版社《中医药国民典藏丛书·国学养生六讲》:

让中医养生智慧可听可看可学

作者:李秀明 张立军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时间:2025-01-27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总编辑李秀明


  能够打造出兼具深度与广度、满足读者需求并引领文化潮流的书籍是出版单位和编辑、作者不懈的追求。中国中医药出版社作为中医药出版的“国家队”,一直致力于在中医药文化领域深耕细作,而《中医药国民典藏丛书·国学养生六讲》的出版,正是我们在中医药出版领域进行多维度、深层次融合的一次积极探索。


  国学文化与中医养生的传承创新


  中医药是打开中华文明宝库的钥匙。《国学养生六讲》是“中医药国民典藏丛书”的开篇之作,它来自于我社一套老书——获得2012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和原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新中国成立以来首次向“公众推荐的优秀科普图书”荣誉的“国学养生丛书”。

  作者温长路教授在国学养生领域的深厚造诣成为本书启动的关键因素。他作为中华中医药学会学术顾问、中国科协全国首席科学传播专家,长期致力于挖掘国学精华中的中医养生智慧,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素材,本书是他多年深耕科普创作的“封笔之作”,更是他多年研究与实践的集大成之作。

  本书选取510条具有广泛群众基础和实用性的国学精华,其中蕴含291个验方妙招。这些养生智慧经历了历史长河的检验,既蕴含深厚的文化底蕴,又与现代养生理念紧密结合,让读者不仅能学到科学的养生方法,还能提升文化素养。

  这部著作的书名历经出版社选题会重点项目论证、项目组讨论、资深中医药专家和出版专家多方咨询多轮研讨后,最终确定为《国学养生六讲》。之所以将这部百万余字的大部头命名为“六讲”这一简约凝练甚至看起来有些“简单”的名字,不仅是呼应书中内容分为民俗风情、民谣谚语、俗言俚语、成语典故、民歌诗词及历史传说六大专题,也是为了体现本书从文化根脉解读养生之道,以简驭繁、溯本求源的价值与意义。


  传统出版与融媒技术的创新呈现


  在《国学养生六讲》的策划编辑出版过程中,我们在传统纸书的装帧设计与新技术的运用方面,都力争实现有针对性地创新并精益求精。

  在排版装帧方面,进行了创新性的仿词典式设计,既呼应“典藏”丛书之名,彰显书籍的品质与价值,又方便读者携带和阅读。全书采用质地轻薄坚韧、适宜反复翻阅的字典纸,为热爱书籍、希望长期收藏并反复阅读的读者提供了物质保障。书中内文排版“满而不挤”,选用5号字来保证老年读者群体的阅读舒适度,又能压缩页数为本书瘦身。图书切口侧参照词典制作的拇指索引,则极大地提高了书籍的查阅便利性。

  我社是国家新闻出版署出版融合发展特色示范单位,一直致力于数字化转型和融合出版创新,这本书堪称我社在融合出版方面探索成果的一大体现,真正实现了“可听、可看、可学、可练”的融合出版。书中AI智能读书顾问、有声书、中医药文博名胜全景“云”游、线上中医课程等资源服务,都是依托于我社既往出版的大量精品图书,结合数字出版技术的发展,让传统的中医药在新时代以新形式呈现给大家。

  《国学养生六讲》的广泛适用性和强大的社会影响力是我们策划的另一大亮点。它的读者人群涵盖了各个年龄段和知识层次。而这也是“中医药国民典藏丛书”的核心定位:以中医药文化精华为内容,由中医药相关领域的领军人物任作者,打造男女老幼都适合读、行业内外都值得读、不同时代都愿意读的真正国民典藏之作。

  (作者李秀明系中国中医药出版社总编辑,张立军系《国学养生六讲》一书策划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