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的文明范式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时间:2025-01-24
城市作为承载现代化发展的重要空间载体,其文明程度既是衡量中国式现代化成效的重要标志,也是展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重要窗口。如何构建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城市发展理论,打造体现中华文明新形态的现代化城市,是理论界和实践领域共同面临的重要课题。
李义杰的《“文明范式”城市研究——中国式现代化城市文明新论》立足中国城市发展实践,试图构建一种既能体现中华文明深厚底蕴,又能展现当代中国文化创新活力的城市发展范式。该作品最显著的学术价值与贡献在于提出了“文明范式”城市这一概念与理论。作者认为,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随着全球文明秩序的调整以及传统城市发展模式遭遇诸多问题和挑战,亟须探索新的城市发展范式。而以“文明”为核心、为价值引领的城市发展理念,可以为当前全球城市发展提供新的思路。该理论强调以文明为核心视角和框架来认识和引导城市发展,将马克思主义和中国传统文明精神有机融合,强调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宗旨,具有很强的创新性和包容性。
该作品以宁波为典型案例,系统梳理了该市在历史文明传承、现代文明建设、国际文明交流等方面的实践探索,为“文明范式”城市理论提供了生动的经验支撑。作者认为“文明范式”城市应当以“人民为中心”,注重共同富裕、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相协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国际文明交流互鉴,充分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价值理念。尤其是在“全球文明倡议”背景下,作者通过对案例的深入剖析提出,城市作为文明的载体同时也是文明秩序的空间响应,在全球文明交流互鉴及文明秩序的构建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城市不仅是国家文化或文明的孕育生成空间,而且是“全球文明交流互鉴传播平台”。
作者明确指出,“文明范式”城市理论是基于当前中国城市发展和中国式现代化文明新形态探索的一种理论性总结和提炼,其相关概念、范畴及主体框架内容等的阐述还不够完善,是一种初步的理论探索。这种学术自觉难能可贵。从研究方法看,该书采用了历史研究、案例分析、实地调查等多种方法,数据翔实,论证严谨。特别是对宁波这一典型案例的深入分析,为理论建构提供了较为丰富的经验基础。在国际比较研究方面,该书对阿姆斯特丹、多伦多、伦敦、纽约和新加坡等国际城市的考察,视野开阔、内容丰富,为我们理解不同城市文明的差异性和共通性提供了重要启示。
当然,该著作也存在一些需要进一步完善的地方。例如,从全球来看,“文明范式”城市理论的普适性和操作性有待进一步论证,若能进一步丰富与国外城市发展理论和实践的对话,将使研究更具说服力;评价指标体系的科学性和有效性也需要更多实证研究支撑。
在全球城市化深入发展、人类文明交流日益频繁的今天,如何建设更具包容性、可持续性的城市,是世界各国面临的共同课题。作者从中国城市发展实践出发,提出“文明范式”这一新的理论视角,不仅为中国城市发展提供了思想指引,也为全球城市发展贡献了中国智慧。期待这一理论在未来的实践中得到进一步检验和完善。
(作者为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副院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