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产业头部IP奏响全球影响力强音

作者:宋洋洋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时间:2025-01-23

  日前,《中国文化产业IP影响力报告(2024)》(以下简称《报告》)在中国人民大学深圳论坛2024系列活动——文化政策论坛上发布。《报告》显示,我国文化产业头部IP数量增长,价值优势持续彰显,全球影响力不断增强;文学IP依然是主要原生类型,IP 开发类型更加多元;历史、玄幻、现实题材是创作者主要选材方向,创作内容更加洞悉社会情绪;优质IP商业价值在多领域释放,圈层辐射效应明显。

  近年来,国家出台相关政策大力推动文化产业原创IP 开发和转化。同时,国家高度重视知识产权保护工作,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知识产权强国建设纲要(2021—2035年)》《“十四五”国家知识产权保护和运用规划》等文件,旨在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和运用,这为文化产业IP保护和授权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伴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数字科技极大地优化了文化产业IP创意—生产—传播—消费的全链条流程,为文化产业IP创作和发展带来了新机遇和新动力。经过多年的孕育和发展,我国文化产业IP逐渐从起步走向成熟,呈现出一些新变化和新特征。

  文化产业IP数量迅速增加、类型丰富多元,越来越多的文化产业IP实现商业化变现。近年来,随着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技术的快速发展,文化产业IP的创作和孵化环境得到了极大的改善,促使文化产业IP数量迅速增加。2024年文化产业IP价值综合榜TOP50(以下简称TOP50)显示IP 开发业态类型更加多元,文学作品特别是网络文学IP转化程度高,原生IP与转化作品相互促进。

  文化产业头部IP强势崛起,TOP50中部分IP已形成综合性的IP矩阵,实现IP价值持续增值。《黑神话:悟空》作为中国首款3A游戏,不仅在中国游戏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而且在全球范围内引发了巨大的反响与热议,荣获2024年度金摇杆奖年度最佳游戏、最佳视觉设计奖及TGA2024年度最佳动作游戏奖等世界级奖项。《庆余年》《三体》《斗破苍穹》《斗罗大陆》《全职高手》等文化产业头部IP在文学、影视、动漫、游戏、衍生品等领域全面拓展,与文具玩具、3C数码、虚拟产品、线下实体娱乐、饮品等多品类进行授权合作,IP商业价值在多领域释放。

  文化产业IP跨界融合拉动效应明显,文化产业IP与文旅、工业、科技、消费品等行业的跨界合作日渐增多。伴随着我国IP授权市场日趋成熟和完善,文化产业IP与其他行业的跨界融合更加深入和广泛。“跟着影视去旅行”“跟着游戏去旅行”成为新兴的主题旅游形式,如《玫瑰的故事》剧集播出后,北京旅游相关搜索量增长207%,剧中取景地预订量环比上涨572%;《黑神话:悟空》游戏中的众多取景地变身游客打卡地,山西古建筑的热度持续飙升,“山西旅游”词条的资讯指数同比增长3178%,部分景点订单量增长236%。

  原生IP用户参与度、二创影响力是影响改编的重要因素,玄幻题材IP改编价值潜力最大。文化产业IP改编潜力价值榜单显示,改编榜单中排名靠前的IP热度较高,二创影响力较强,部分头部IP因具有庞大的粉丝基础,在动漫、影视、游戏领域开发衍生作品,仍具有较大的市场潜力。在题材方面,玄幻题材IP改编潜力最大,在动漫改编价值榜单中占比超70%,在影视改编价值榜单中占比超50%,在游戏改编价值榜单中占比达80%。此外,科幻、仙侠题材IP改编价值潜力较大。

  头部文化产业IP出海成效显著,正逐步成为让世界重新认识中国、讲述中国故事、传播中国文化的重要载体。文化产业IP出海影响力榜单显示,《黑神话:悟空》《三体》《庆余年》《斗破苍穹》等众多中国优质文化IP走出国门,实现全世界“圈粉”。国外数据分析公司VG Insights的数据显示,《黑神话:悟空》在Steam平台的销量已突破2300万份,销售额超过10.1亿美元,并在2024年度金摇杆奖颁奖典礼上夺得2024年度最佳游戏、最佳视觉设计奖,成为首个在海外斩获国际大奖的国产3A游戏。《庆余年》成为Disney+有史以来播出热度最高的中国大陆剧,被翻译成14种语言播出,电视剧第一季、第二季在全球最大的剧集评分网站上分列第13位、第17位,原著小说也入藏了大英图书馆,显示出在全球范围内的广泛影响力。《去有风的地方》以6个语种覆盖全球225个国家和地区,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文点赞,被《纽约时报》推荐为“2023年优秀国际剧目”。

  随着中国文化产业迈向高质量发展,IP的打造与运营已然成为推动文化创新与产业升级的重要一环。中国文化产业IP从传统文化的创新性演绎,到秉持工匠精神打造世界级IP,再到情感满足需求下短剧的兴起,以及IP授权所释放的乘数效应与中国文化产业IP出海、出圈愈发活跃,这一系列演变趋势将持续推动着中国文化产业IP发展迈向新的高度。与全球顶尖文化产业IP相比,我国文化产业IP升级之路仍然任重而道远,但人们对高品质内容和情绪价值的需求将更加旺盛,唯有深耕细作、连接情感、持续创新,方能打造出具有中华文化内核和世界级影响力的超级IP,让我国文化产业IP在全球舞台上大放异彩。

  (作者系中国人民大学创意产业技术研究院副院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