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分享到:
- 全屏阅读
- 放大
- 缩小
- 默认
跨区域打造全媒体直播《南水北调这十年》:
立体呈现世纪工程时代答卷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时间:2025-01-22
“那是2010年冬月的一天,湖北郧县柳陂镇,一位大叔即将搬迁告别故土,家中的‘三分菜地’将要沉入水下。天空飘着雨,大叔坐在家门口的菜地前久久不愿离开,其他人都上了车,移民干部过来催促他,他恋恋不舍地站了起来,流着泪说:其实我不想走,我也不想搬迁,但是我知道北京人渴,那我就走吧……”近日,《南水北调这十年》全媒体直播在长江云新闻、北京时间、湖北之声、河北新闻广播等多平台同步播出,鲁迅文学奖获得者、作家梅洁在直播中说起自己当年创作《汉水大移民》时亲历的场景,忍不住动情落泪。
2024年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通水10周年。湖北广播电视台新闻中心联动北京、河南、河北、天津等省市媒体,整合优质资源,打破宣传壁垒,推出大型全媒体直播《南水北调这十年》。直播分设北京、湖北两个直播间,由《南水润北方》《为净水北送》《永远的故乡》《一起向未来》4个篇章组成,通过记者现场报道、新闻特写、移民故事分享会、嘉宾点评、网友互动等形式,全景展现“南水北调”这一世纪工程带来的沧桑巨变,掀起了这一宏大主题报道的小高潮。
真实还原 全景呈现十年巨变
10年,一泓清水如何润泽北方?呈现一个民生工程带来的巨变,最直观的方式就是现场报道。
秉承“大主题、小切口”的新闻生产理念,这场直播作为5省市全媒体新闻行动中的一环,创作团队先期摸底调查,筛选出了近20个重大选题,涉及5地9座城市13个点,挖掘出大量感人的故事和细节。5地记者践行“四力”,深入一线,通过聚焦受水地市民、库区移民、护水志愿者等不同人群,挖掘鲜活的故事,力求将主题报道做新、做细、做活。
新闻直播,重在现场。在北京团城湖,北京广播电视台记者介绍了团城湖调节池重新出现的老朋友“红鳍鳈”,展现南水到来后北京河湖水环境发生的巨大变化;在“南水”正式进入天津城区的第一站曹庄泵站,天津广播电视台记者现场展示“南水”沉淀过滤流程,介绍天津从资源型缺水到2023年地表水优良比例达到历史最高水平,百姓人居环境得到极大改善;在石家庄母亲河滹沱河畔,河北广播电视台记者现场直击曾经满目疮痍的河流如今水鸟成群,实现生态蝶变;河南广播电视台记者在渠首枢纽工程,揭幕了“水龙头”选址为什么在陶岔等等。这些可知可感可触的场景一下子拉近了“南水北调”和普通人的距离,提升了直播的可听可看性。
新闻直播,亦重在新闻。通过对新闻事件的事实记录,呈现宏大主题的民生温度。当天,在北京市东城区东交民巷小学,一场特殊的橄榄树种植体验课同步进行。来自水源地十堰的油橄榄种植基地负责人朱瑾艳向北京的小学生们讲述了北京大力对口帮扶丹江口产业发展,以实实在在的项目回馈水源地人民的故事。通过实时直播,不仅传递了新闻信息,也表达了京堰两地人民的深情厚谊和对南水北调工程未来发展的深情期许。
共情分享 融合创新直播样态
此次直播创新纳入线下新闻行动,将“永远的故乡”移民故事分享会作为直播中的一个章节进行全媒体呈现,打动人心。
地点精心选择。分享会在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核心水源地湖北十堰丹江口“坝首第一村”蔡湾村举行。14年前,湖北广播电视台现场直播《同饮一江水共有一个家》,实时记录了最后一批库区内移民搬迁的全过程,当时的主直播点就设立在这里。14年后,同一个地点,移民们再次相聚,共叙故乡情怀,共话生活变迁。这是一次跨越时空的重逢,更是一次真情的交汇。
人物特色鲜明。分享会的讲述人囊括了移民、移民干部、护水志愿者以及受水地市民代表等多个群体。他们中,普通库区移民涂德利成为了广为人知的“移民诗人”,移民致富带头人狄军搬到新家后从客车司机成为养虾大户,因公殉职移民干部陈平成的女儿陈珊讲述着父亲的故事,北京的水下摄影师祁昊分享了拍摄的纪录片《水下的故乡》……
呈现温暖生动。分享会现场以讲述为桥梁,以情感为灵魂,连接了过去与现在。谈及往事,多位嘉宾在直播中数度哽咽乃至痛哭;现场观众听着乡亲们的故事,很多人湿了眼眶、不停抹泪;主持人强忍热泪的画面同样被镜头捕捉……这些感人的瞬间和迸发的情绪也感染了无数网友和听众,引发强烈共情。“丹江口库区移民工程可歌可泣!”“滚滚北上的江水永远铭记你们!”等留言在直播间刷屏。
这些温暖的故事不仅是移民个人的回忆,更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这部宏大史诗中的细腻笔触。每一个故事都饱含移民对亲人、对家、对国的深情厚谊,让人为之动容。
立体宣推 提升融合传播效能
全媒体直播《南水北调这十年》将南水北调的故事进行了“云端接力”,既有湖北、北京、河北3地同步进行的广播直播,也有长江云新闻、大象新闻、冀时、津云、北京时间、潮新闻以及全国广电联盟的多家客户端进行的视频直播。与此同时,直播内容、精彩花絮通过微博、微信、抖音、长江云等平台进行碎片化传播,全网累计收听、观看网友达325.8万人次。
直播还十分注重与嘉宾、网友间的实时互动。在直播的4个篇章中,分别穿插了作家梅洁、水环境专家马军的点评,两位嘉宾的点评既有感性的表达又有理性的思考。同时,多平台网友的即时互动留言,以普通百姓视角展现南水北调10年的发展成果,引发更多受众的情感共鸣。“南水北调,造福人民”“节约用水,从我做起”“南水北调见证了南北两地人民的情谊,我会把这些故事讲给我的孩子听”……各地网民以切身感受述说水环境变化、畅想未来发展。
此外,长江云新闻客户端开设的“南水北调这十年”特色专区,充分发挥跨屏传播优势,提高了内容的触达率,形成了“多地联动报道、大屏小屏互动、音频视频互补”的矩阵宣传格局,进一步扩大了融合传播效能。
两处直播间,见证5地新风貌。当下,媒体融合进入“深融”的关键阶段。在《南水北调这十年》全媒体直播中,5地广播电视台全流程探索了策划、内容、形式、传播、机制等多维度的创新,确保了报道的出新出彩。这不仅是传统媒体的一次携手求新求变,更是对广电媒体如何坚持多屏互动、矩阵传播、移动优先原则,加快推进广播电视新媒体深度融合发展的又一次深度实践。
(作者单位:湖北广播电视台新闻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