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过稿摞起来近一人高,“青少年太空探索科普丛书”策划初衷——

打造如《昆虫记》一样有生命力的科普书

作者:徐家春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时间:2025-01-20

  “青少年太空探索科普丛书(第3辑)”


  责编审过的稿件已经和肩膀齐平。 知识产权出版社 供图


  “青少年太空探索科普丛书”是知识产权出版社自主策划的系列丛书,从2013年开始,已先后策划3辑,均获得国家出版基金资助,第1辑列入“十二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项目。图书上市后得到了家长、教师、相关专家等的广泛肯定,先后获得科技部全国优秀科普作品奖、中国科普作家协会优秀科普作品奖等奖项,入围教育部2023年全国中小学图书馆(室)拟推荐书目、韬奋基金会评选的“科学家(精神)进校园行动”优秀图书推荐目录等。丛书在策划中坚持“思想+艺术+管理”的思路,走出了一条自主原创科普品牌的创新之路。


  思想原点是策划之基


  策划本系列丛书的初衷是希望这个品牌能够像法布尔《昆虫记》一样,成为中国原创的经典科普读物,陪伴一代又一代孩子的成长。

  在第3辑丛书策划之初,出版社就明确了目标和要求,要将丛书做成展现国家航天成就的“欢乐颂”、编织宇宙奇幻世界的“梦工厂”、陪伴读者快乐成长的“嘉年华”,还明确了丛书的四个定位,即聚焦中国重大航天工程的最新成就,弘扬科学家精神,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提升青少年科学素养。出版社采用交叉学科的方法,将古代飞天梦与现代航天梦有机融合,将普及航天知识与弘扬科学家精神有机融合,将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有机融合。

  丛书聚焦我国的嫦娥工程、火星探测、中国空间站、羲和号探测卫星、郭守敬望远镜等航天工程,从中国的科技典籍、历史文献、考古发现、诗词典故、天文学家故事、文化传统等方面挖掘大量素材,用新时代的语言和方式,讲清楚中国人的宇宙观,讲好中国人的飞天梦、航天梦、强国梦。这样的定位,决定了丛书的精神内核,赋予丛书家国情怀、科学精神、艺术底色,突出展现中国特色、世界眼光、青年品格,也让丛书在众多同类产品中脱颖而出。

  随后,项目组紧紧围绕这四个定位去确定选题、寻找作者、组织书稿。出版社邀请到中国月球探测工程首任首席科学家欧阳自远院士、哈尔滨工业大学教授刘暾作推荐,邀请欧阳自远院士撰写了丛书总序。丛书作者包括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教授焦维新等众多国内知名科普专家,他们都具有过硬的专业背景、丰富的科普经验、强烈的创新思维以及对科普出版的深入思考,确保了图书内容的科学性和知识性。


  艺术呈现是创意之花


  对太空探索这一主题,要想用新颖的方式呈现给读者,让知识和文化活起来,需要作者、出版者对主题内容有深入理解和准确把握。在具体实践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图书的策划出版提供了丰富的内容和大有可为的创作空间。

  在第1辑丛书出版过程中,我们曾见到由NASA设计的卡西尼号探测器的海报上,将土星的形象与西方传统节日结合,可谓妙趣横生。在第3辑丛书出版过程中,我们一直探寻,能否用中国的语言,将中国的文化融入航天事业发展之中。我们从中国神话中汲取灵感,最终设计出老神仙探访天宫空间站、老神仙与航天员比心合影、嫦娥与航天员在月球科研站互动等别开生面、自然生动的插图。我们还充分利用诗词、建筑、文物、壁画等载体,将文化与现代航天事业进行了巧妙融合,呈现出气质独特的中国航天发展蓝图,可以说这样的设计在书中不胜枚举。

  第3辑丛书的项目组绘制了200多幅原创插图,设计了《航天梦·中国梦》思维导图和《中国探月的前世今生》《天上宫阙建成记》《走进二十四节气》《满船清梦压星河》等长页,还设计了互动的摩斯密码等环节,同时制作了丰富的文创产品,极大丰富了图书的表现形式,拓展了科普图书的创作和营销空间。

  通过这些创造性尝试,我们试图为读者讲述中国古代飞天梦与当代航天梦、强国梦的一脉相承,凸显中华民族追求真理、勇于探索、勇敢勤劳、不畏困难的民族性格和文化底蕴,赓续中华文化根脉,推动增强历史自觉,坚定文化自信。


  精细管理是落地之力


  第3辑丛书共有10册,包含超过1000张彩色图片,还有很多新内容需要编辑直接参与创作,出版难度可想而知。在策划出版过程中,编辑实际承担着三个角色:一是“导演”,要整体把握丛书框架,对细节进行逐一设计,在选题、内容、形式等方面体现创新;二是“编校专家”,要同时把关编校规范与知识准确性,深入参与书稿创作;三是“编印宣综合专家”,要从出版的全流程、各环节统筹考虑,一体推动整个项目的质量管理、进度管理、创新管理、法务管理等。

  第3辑丛书从策划到出版历时3年多,体量大、要求高,各项工作细致繁复,中间遇到诸多挑战,但所有困难都成为锻炼项目组能力的试金石。10本图书先后进行了不少于7次审稿,专家审稿、交叉审稿相互补充,美术设计反复推敲,确保了书稿质量。在即将发稿的时候,一页一页审的稿件堆叠在一起,已经到达编辑的肩部,可以说完成了另一种形式的“著作等身”。

  出版中,我们时刻牢记国家出版基金赋予的光荣与梦想,心怀对读者的敬意,以“能力之下,竭尽所能”的忘我精神,以“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的工匠精神,严格把关,稳步推进,心中的那道光始终指引我们,排除万难,高歌前行。

  在“青少年太空探索科普丛书”品牌打造过程中,我们深切感受到国家科技发展的日新月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以及广大读者的热切期盼,更感受到出版这份职业的光荣,感受到身上担子之重。如今,凝聚着无数人辛勤付出的第3辑丛书已顺利出版,我们也将一鼓作气,陆续开展一系列公益科普活动,走进更多科普场所,将知识的力量传递给广大读者,将科普的梦想写在祖国大地上。

  (作者单位:知识产权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