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长访谈县委书记》成为好“抓手”

“出版+传媒”拉动浙陕县域交流

作者:本报记者 黄琳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时间:2025-01-20

  临近年关,红旗出版社浙江分公司总经理姚丽萍可一点儿不得闲。“浙陕共话 乡村振兴”陕西潼关(浙江)推介会召开不到一个月,潼关就紧锣密鼓地计划着要派5批次180余名领导干部,在今年一季度先后赴浙江开展学习培训。姚丽萍正忙着制定方案。

  潼关干部来浙江,学什么?这还得从红旗出版社的一本新书说起。《社长访谈县委书记——县域治理的浙江实践》由浙江日报报业集团党委书记、社长姜军主编。为政如何上接天线、下接地气?书记、县长如何做到将相和?面对突发事件如何应对?在书中,敏感话题社长敢问,书记敢答。全书采用“采访实录+报道综述+读端点评+融媒体附录”体例,以党报站位“解剖”县域治理典型样本,总结经验,以点带面,成为不少县委书记及领导干部的口袋书。

  浙江的共同富裕经验是否能够与陕西的乡村振兴相结合?新书甫一上市,红旗出版社西北中心主任张瑛内心就开始盘算:陕西和浙江的县域合作基础较好,书中的管理经验、思想格局、发展理念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借鉴性,对当地县域高质量发展有一定的指导意义。“我们开展了图书研讨、推介活动,还把图书送到了领导干部的书桌,接下来会组织《社长访谈县委书记》读书分享会,让书中的内容能真正服务于当下具体工作,带动地方经济发展。”

  《社长访谈县委书记》在陕西引发热烈反响,潼关提出希望在学习的基础上,与浙江的优秀区县结缘,共同探索县域经济发展新路径。潼关县委书记于娟侠表示,潼关要学习浙江产业发展经验,大力培育新质生产力,走出一条具有潼关特色的高质量转型发展之路;要学习文化建设经验,守正创新、固本培元,不断提升文化软实力和影响力;要学习“千万工程”经验,助力乡村振兴。

  一本书的因缘际会,一场跨越山海的对话水到渠成。

  去年12月,陕西潼关(浙江)推介会在浙报集团举行。浙陕两省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实施“结对子”行动,在学习《社长访谈县委书记》基础上,运用“千万工程”经验助力全域共富。推介会上,智库专家围绕潼关乡村振兴、文旅产业发展等建言献策。浙江缙云县还与潼关开启了密切交流。缙云县委常委、宣传部部长陈帅锋表示:“缙云烧饼和潼关肉夹馍一南一北,都是地道的中国味,都饱含乡愁。两地对话交流,不仅是美食的美美与共,更是产业的对接,人文的交流。”

  “图书是抓手,活动进一步搭建了交流与合作的平台,聚焦潼关的特色美食、文旅融合、产业发展,深化浙陕两地交流合作,助力潼关县高质量发展。”姚丽萍表示,活动还安排了“千万工程”重要起源地萧山梅林村、网红示范村“萧山未来大地”横一村等调研点,让与会嘉宾沉浸式学习考察,亲身学习感受书中的治理经验和案例价值。

  因书起缘的交流活动亦成果颇丰。红旗出版社与潼关县人民政府签署了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双方将联手在图书出版、教育培训、智库服务等领域建立长期合作伙伴关系,为潼关县的社会经济发展提供全方位的知识与技术支持。同时,中农远洋集团、浙江物联电子商务有限公司、浙江东之原野农林发展有限公司等多家知名企业与潼关县人民政府签订了多项产业合作协议,各方将进一步深化各领域务实合作,努力实现更多互利共赢新成果。

  “帮助潼关跳出潼关,站在更大视野、更高维度看潼关,整合更多资源谋划、赋能潼关发展,这是我们开展活动的初衷。”红旗出版社社长蔡李章表示,希望通过一本书发挥“出版+传媒”优势,拉动两省间的县域交流,把浙江故事、浙江经验传播出去。

  一本书的成功经验,也让红旗出版社新一年的发展思路更加清晰:实施“影响全国、深耕浙江”计划,以图书出版主责主业为核心,通过平台搭建和服务提供,构建具有红旗特色、聚焦出版的生态化发展新格局,建设具有红旗特质的“出版+传媒”良性发展生态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