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分享到:
- 全屏阅读
- 放大
- 缩小
- 默认
风衣是时代的风尚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时间:2025-01-17
风衣不单是一件服装,更是一个时代的风尚,是衣着的风格和时尚。一件精制适体的风衣,可以完美地展现人的风度和风采。从年轻时起,我就钟情于这个风尚。但准确地说,我的第一件风衣其实只能算是工装作时装,“伪装”了一次时尚。
那是上世纪80年代中期,我在安徽龙子湖畔的一所高校供职,具体岗位是校宣传部的干事兼做校刊(报)的编采。宣传工作特别是报刊工作,摄影是一个必不可少的项目。因岗位职数的限制,部里没有配备专职摄影师,就由一位稍通摄影及暗房洗印技术的秘书带着我兼顾了这个工作。我还算灵巧,很快就掌握了显影、定影、曝光等技术,在那位秘书升职后我也顺理成章地成为了校报的负责人,独揽了写、编、拍、印一条龙的工作。
做过同类工作的人都知道,洗印照片的暗房里,显影、定影液是极具腐蚀性的,一旦沾上衣服,不仅会留下难看的斑痕,而且也会使衣服的纤维受损,毁掉衣服。这也就成为了工作上的一只拦路虎,颇让我伤脑筋。
有一天,我去一个理科系采访实验室的几位老师,他们身上穿着的白大褂引起了我的注意。我心想,如果能有件这样的白大褂当工作服,不就可以避免自己的衣服在暗房工作时受损了吗?
于是,我找到了校总务处后勤科,申请发一件白大褂工作服,理由是暗房工作需要。后勤科科长断然拒绝,说只有实验室人员才配发白大褂,宣传部又不属于实验室,怎么能有这个待遇呢?我向他解释暗房工作的特殊性,他也不听,最后撂下一句“要不你去找领导”。那年月我刚二十郎当岁,年轻气盛,不达目的不罢休。你既然让我找领导,我就去找!于是我给学校分管后勤的副书记面呈了一份报告,细数暗房工作的重要性,同时指出其隐藏的危害,给报告最后提出的“需配发工作服”的申请做了详细完整的铺垫。这位副书记是位能够体恤下级的好领导,边看报告边听我解释。听完、看完,他大笔一挥,批准了我的申请,要求后勤科按实验室配置尽快发给我工作服。
我拿着领导的批示找到后勤科。那科长没再多话,打开柜子为我拿衣服。我瞟了一眼柜子,发现里面不仅有白大褂,还有蓝色大褂和卡其色大褂。我便说,暗房工作最怕透光,白衣服不合适,给我那种卡其色的吧。科长看看我,似乎不太想满足我的要求。我说那我再找书记去批吧。他听我这样说,沉吟片刻,便拿出那件卡其色工作服给了我,还叮嘱一句:“两年换一次,你节约点穿。”
从此,我便享受了实验室的待遇,有了一件卡其色的大褂工作服。待我穿上它一看,感觉用它做工作服实在有点可惜,怎么看这都像电影《追捕》里杜丘和矢村穿的那种风衣呀!只是少一条腰带的装饰而已。那段时间正想买一件那样的风衣,可一来缺钱,二来在商场里也很少见到,没想到歪打正着,申请来的工作服竟胜任了这个角色,圆了我的风衣梦。更有意思的是,我穿在身上,同事和朋友们怎么也不相信这是一件工作服,非要说我是为了风度赶时髦买的风衣,批我“烧包”。我索性也不去解释了,就把它当风衣穿着,行走春秋,自得其乐。
拥有一件真正的风衣则是在我离开龙子湖北漂京城之后的事了。上世纪90年代中期,我参与了一份行业报的创刊工作。没日没夜地持续奋战近3个月之后,在那年10月初,捧出了散发着油墨香味的创刊号。报社领导为激励大家,按照创刊工作期间每个人的贡献大小,评出了一批优秀员工,颁发奖状和奖金。我原先乐观地估计自己应当在一等奖之列,能有较高的奖金改善生活。可结果出来之后,我只获得了二等奖。我虽然心有不甘,但也欣然接受了。庆功会上,我喜笑颜开地从领导手中接过了一张奖状和一个装有300元奖金的信封。
此前,报社有位年轻同事穿了件“伦敦雾”牌的黑色长款风衣,让我很是眼热,也想着哪天买上一件。这笔奖金的落袋,让我有了实现愿望的资本。拿到奖金的次日,我便专程去了时常路过的城乡贸易中心,在男装部一眼就瞥见了一款咖啡色的长风衣,版型修长、质地挺括,宽大的衣领上还镶了刻出纹理的一层薄薄的羊皮,肩扣、腰带、斜插口袋,正是我喜欢的样子。我试了试,正合身。看品牌叫“望族”,没有“伦敦雾”有名,320元的标价也比“伦敦雾”少了不少。略一迟疑,我拿出奖金,又加上20元,把这件风衣穿在了身上。从此,这件风衣成了那些年里春秋季节我的着装标配。在南来北往采访、调研的日子里,它虽挡不住惊涛骇浪,却也陪伴着我经历了春风秋雨、晓霜轻寒。
这些年,收入增加了,生活条件也改善了,和大多数人一样,买件心仪的衣服,在我已不是一件需要多费心思的事了,只要不是天价类的,大多数时候还是能够出手将看中的衣物收入囊中的。而我又对风衣情有独钟,陆续又买了几件不同款式、不同材质的风衣。有羊皮的,有仿皮的,有毛料的,也有混纺的,都剪裁得体、设计大方考究,价格都不是很贵,只图穿个乐和开心。当然,得体的衣物穿在身上能引来别人的赞许,心中自然也有爽爽的感觉。人嘛,就这点爱听好话的虚荣心,我一个凡夫俗子也难免如此。其中有一件短款的风衣是一个很有意味的品牌,叫“过客”。以前我能看上的都是下摆超过膝盖的长款风衣,对短款的兴趣不大。之所以看中这款,主要还是它整体的设计得体而又紧凑,不同于翻领的立领设计有一种向上的坚硬感,腰带回束到身后,使整件衣服呈现节制感强烈的造型,穿着它下乡走村,采访采风,也是利索大方,提振精神。
衣食住行是人生须臾不可或缺的,也基本上是人生的全部内容。吃什么、穿什么既和经济条件相关,又反映了特定时期的社会文化风貌。尤其是服装,更是时代的立体写照。在21世纪的当下,风衣类的服装似乎被归入了传统老旧的派别,不再为年轻人所喜爱了。更加新潮甚至怪异的服装层出不穷,把人们的生活装点得五彩斑斓。“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的日子一去不复返了,服装的生命期大大缩短。那一件件或因破旧或因款式过时的衣服成为了一个时代的实物见证。而我却仍然乐意继续穿着风衣,至于还有没有风度,就不去管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