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科普类:

科技图书显实力 科普互动趣味浓

作者:本报记者 范燕莹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时间:2025-01-13

  作为图书出版的一大重要门类,2025北京图书订货会不仅展示了科技与科普图书的最新成果,还通过创新的展示形式和丰富的阅读活动,为推动出版业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新动力。纵观本次图书订货会,科技与科普出版呈现出多样化、互动性强的特点。

  科技图书:展现科技前沿最新成果

  本次订货会上,科技图书展区展示了众多前沿领域的成果。西北工业大学出版社带来了《大型飞机高升力控制系统设计与验证》等国家出版基金资助项目图书,并举办了仿生“魔鬼鱼”科普报告,吸引了大量观众。上海世纪出版集团推出的“中国磁浮交通基础理论与先进技术”丛书和“液态金属物质科学与技术研究”丛书也备受关注,这些图书不仅填补了学术空白,还展现了我国在重大工程技术领域的创新实力。

  本次订货会现场,一些科技出版社围绕各自的重点图书举办了分享活动。在“电子学经典理论与前沿科学技术”新书推荐暨太赫兹前沿技术科普讲座上,该书出版方,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社长兼总编辑田江表示:“它紧密契合国家科技发展的宏伟蓝图,精准对接国际科学前沿的热点议题与社会进步的迫切呼唤,从战略高度勾勒并展现了当代电子学领域的璀璨图景。”

  在《中国近代科学先声》分享会上,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社长赵猛介绍,该书梳理了晚清和民国时期的宝贵的学科遗产,希冀读者能够通过聆听先贤们关于科学的先声,为弘扬科学精神、推动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贡献力量。

  值中国极地考察40周年和“雪龙”号出征南极30周年之际,此次订货会期间,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推出《冰与海的征程:“雪龙”号极地考察三十年》,该书助力公众提高对极地科考事业的认知和兴趣,弘扬极地科考精神,鼓励青少年投身国家极地事业和科学考察事业。

  科普图书:注重内容与体验融合

  科普图书在本次订货会上同样表现亮眼。接力出版社的“简史”系列图书成为焦点,其中《万物简史》简体中文版上市20周年,销量突破190万册,成为近20年来国内图书市场中表现最出色的科普图书之一。四川出版展区推出的科幻科普图书《太空探针》受到广泛关注,该书以四川稻城的国家重大科学基础设施为灵感来源,用文学手法描绘波澜壮阔的科学探索图景,同时让公众更直观地了解国家重大科技战略和科技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性。“南天门计划”作为航空科幻IP,在网络上掀起了一阵狂热浪潮。此次订货会上,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就推出了《南天门计划2:叛军战役》,该书生动讲述了一场震撼人心的太阳系战争,成功塑造了英勇无畏、智慧超群的航天人群像。

  当下读者对科技和科普知识的需求更加多样化,不仅关注前沿科技,也注重健康、医学、环保等领域的知识。广大出版社通过内容的专业性和实用性,满足不同读者的需求,推出了各领域的科普出版的精品力作。在中医科普方面,中国中医药出版社推出了《中医药国民典藏丛书·国学养生六讲》,该书是国学养生专家温长路在国学养生领域研究与普及的集大成之作,集可读性、实用性与收藏性于一体。在环保科普方面,中国电力出版社推出的《我的绿色低碳生活》,通过科学的知识和引人入胜的案例,不仅传递了环保理念,也激励读者在日常生活中采取可持续的行动。

  记者观察发现,在科普出版方面,内容与体验的融合成为本次订货会现场的一大热点。出版社通过漫画、视频、互动教具等多种形式,提升读者的参与感和体验感。例如,中国海洋大学出版社的“海洋与人类”科普丛书,涵盖了海洋生物、微生物、多金属结核、海洋药物等多个领域,图文并茂,自然知识介绍和人文思考并重,带领读者探索海洋的奥秘。北京少年儿童出版社的“可怕的科学”系列科普图书出版20年后,今年首推漫画版,降低了阅读门槛与理解难度。当下科普图书出版的互动式体验越来越强,与实践相结合的互动式体验成为科普出版热点。江西红星传媒集团有限公司打造的“趣玩书”,将科普图书、科学教具、科普视频相结合,开辟了多元学习方式。

  当下随着融合出版的持续深入推进,科普图书注重整合纸书、电子书、音频等不同呈现方式,呈现多形态融合的深入发展趋势。江苏凤凰科学技术出版社的“青鸟新知”人文科普文库,通过建立公众号、视频号等多平台账号,进行内容创新建设,提升了科普图书的传播力和影响力。“‘青鸟新知’是凤凰传媒出版子品牌矩阵中具有人文特色与鲜明品牌识别度的融合出版科普品牌。”江苏凤凰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总编辑徐海说。本次订货会现场发布的“青鸟新知”人文科普文库(第二辑),成为苏科社科普品牌建设的又一成果。

  除了科普阅读分享活动,在本次订货会首创的文创展区,记者也看到,现场主办方结合科技与文创产品,开展了打卡集章、沙龙、产品制作等互动活动。例如,读中国“最美的书”,品中国植物味道等科普文创展示活动,增强了读者的参与感和体验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