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学大辞典(第2版)》

一部生命科学研究权威工具书

作者:吴敏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时间:2025-01-09

  在国家政策的大力扶持与快速布局下,我国的生命科学与生物技术领域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技术革新日新月异,相关研究与应用持续深化,不断推动我国在该领域的创新突破与全球竞争力提升。在此背景下,出版一部能够全面反映国家科研水平、覆盖生物学主要领域的大型辞典,无疑对推动我国生命科学、生物医学事业的发展具有深远意义。在这样的历史机遇下,盛世修典成为了赓续文脉、传承知识的一种有效方式。《生物学大辞典》作为一部里程碑式的著作,在20世纪90年代由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现代遗传学奠基人之一的谈家桢先生组织编撰。30年后,《生物学大辞典(第2版)》(广西科学技术出版社)的出版,不仅是对前作的传承,更是对新时代的响应。

  近30年,生物学领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进展。基因组学的蓬勃发展,尤其是个人基因组学的兴起,使得个体基因组的全面测序和分析成为可能;生物合成正在逐步取代传统化学合成,成为医疗健康、食品饮料、化工、材料等领域“绿色合成”的重要途径;脑科学与神经科学的进步不仅有望解决许多医学难题,也将为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发展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值得一提的是,生物学的发展离不开与物理学、化学等基础学科的交叉融合。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的颁奖动向充分证明了这一点——越来越多的奖项颁给了在生物学与其他学科交叉领域作出突出贡献的科学家。这种跨学科的合作与交流,不仅推动了生物学快速发展,也为物理、化学等基础学科的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因此,加强学科间的交叉融合,推动前沿性、交叉性研究,对于重大科学发现和重大技术创新的孕育具有重要意义。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生物学大辞典(第2版)》的修订工作显得尤为重要和迫切。该辞典由西南大学谢建平研究员担任修订执行主编,编撰团队汇集了众多高校及科研院所生物学领域的专家学者。他们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整理了生物数学、生物物理学、生物化学、细胞生物学等24个学科的脉络,对原辞典的收词进行了筛选与重新定位,形成了新的收词结构。在修订过程中,编撰团队梳理了最近20年中国科学院文献、中国知网、Web of Science等大型数据库的生物学研究热词,对其中大部分词汇进行收纳和整理,确保了辞典的时效性和全面性。词目的释义也根据学科的研究方向和进展进行适当调整,例如细胞生物学相关词目释义,将原来的重形态描述调整为更偏重于功能、作用以及相互联系的描述,不仅使辞典的内容更加准确、科学、严谨,还使修订后的辞典更符合新时代读者需求。

  《生物学大辞典(第2版)》的出版,无疑为生物学领域的科研工作者、教育工作者以及广大读者提供了一部宝贵的工具书。它不仅涵盖了生物学的主要领域和前沿进展,还体现了生物学分支与交叉学科的迅猛发展,为读者提供了更新颖、更实用、更全面的学习资源。既囊括各学科的基础词汇,也涵盖专业性更强的高级词汇,收词平衡均匀,适用范围广泛。对于初学者而言,它是入门的好帮手;对于专业人士来说,它是一部不可或缺的参考资源。这部辞典的出版将为我国生物学领域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和动力,为推动我国生命科学事业发展作出新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