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副社长李芳宇

出版营销工作更需脚踏实地迎难而上

作者:本报记者 李美霖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时间:2025-01-09


  迎难而上、脚踏实地,是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副社长、副编审,安徽省科普作家协会理事李芳宇2024年贯穿始终的8个字。

  “回顾2024年,几乎所有出版社都面临挑战,我们只有不断调整心态,降低预期,脚踏实地。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努力地在向产销闭环的方向上进行尝试,也获得了一些成效。”李芳宇日前在接受《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产销闭环赢得新突破


  从《宝宝的物理学》《量子信息简话:给所有人的科技革命读本》到原创科普漫画书《火团团大冒险:探寻火的奥秘与中国古人防火智慧》的火爆推出。在李芳宇的努力下,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实现了编辑发行一体化、生产营销闭环管理的新突破。

  一年时间重印7次,销售超过2万套。《火团团大冒险:探寻火的奥秘与中国古人防火智慧》自2024年1月出版以来便带着“更好地传播书中的科普知识和优秀传统文化”的使命。

  从贵州六枝特区、西安古城到厦门海滨、合肥科技馆、骆岗社区……一年来李芳宇所在的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与作者团队走进校园、图书馆、科技馆对读者科普火的知识,受到青少年读者热烈欢迎。“这本书的出版是我2024年最值得纪念的经历。”李芳宇对记者坦言。

  在策划《“嫦娥”登陆月球》这本探索自然奥秘、讲述中国航天科技进步故事的图书时,李芳宇积极尝试将科学知识和科学家的故事在更大范围进行传播。图书既科普了航天知识、记录了中国航天科技的进步,又与知名科技公司联合开发,丰富了图书的表现形式,极大拓展了科学知识传播的渠道。

  2024年的这些成功探索,也为李芳宇今后的图书策划和推广积累了经验。


  用美的形式呈现科学价值


  作为一家大学社,如何平衡学术专业性与市场需求之间的关系,确保图书既具有学术价值又能受到读者欢迎?对此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进行了科学与艺术、文学结合的突破与尝试,将学术价值通过美的形式呈现。

  基于“美丽科学”科技传播团队与安徽广播电视台联合制作的新形态人文科普节目《科学这么美》内容,融合更加丰富的科普内容,李芳宇尝试策划出版一本融诗意的文字、艺术的图片、真实的科学现象、清晰的科学讲解为一体,富含知识性、艺术性和人文性,具有独特的审美价值和艺术魅力的科学散文诗。对此《诗意化学》的名字应运而生。

  “通过创新的演绎方式,将复杂的科学原理以真实的美学视角予以展现,让读者在享受视觉冲击的同时,品味诗一样的文字,深刻理解科学的本质和魅力。诗意地展示化学魅力。读者不仅可以收获科学的认知,更能在科学、艺术、人文的交汇点上找到心灵的共鸣。图书还在出版中,希望2025年出版后读者能够喜欢。”李芳宇这样谈道。

  2024年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在出版行业的应用日益广泛。读者尤其是学校教育、教学工作者对数字教材、智慧出版的需求日益迫切。对此,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在人工智能出版方面的应用也在积极学习、不断探索中。对原创书稿进行配图时,面对考古类、科普科幻类等一些作者无法提供的抽象、想象类图片,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利用AIGC合成技术进行图片生成,很好地解决了抽象问题可视化、具象化的问题。

  “AIGC未来一定会深度影响出版业。”李芳宇认为,通过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赋能用户,从而影响内容供给。对于作者而言,AIGC文字创作功能可以帮助作者提升内容的创作效率。同时在出版过程中,AIGC的出现可以代替一部分编辑的工作,实现人机协同。AI可以通过抓取内容数据、用户偏好数据等,掌握市场上的热点话题,从而定出选题方案。同时,数字作品出版后,发行环节需要将作品与用户建立起广泛的联系。AIGC+营销可以通过AI抓取大数据,生成用户画像,并根据人群特征识别用户的内容偏好,基于用户心理和需求生成营销策划案、营销文案等,为不同的用户提供个性化的推荐和营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