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光出版社编辑部主任李彦池

在希望中不断前行

作者:本报见习记者 朱小苗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时间:2025-01-09


  “如果要选一个词来概括的话,我会选择用‘拼搏’这个词来概括我的这一年。”李彦池认真地对《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记者说道。“2024年3月,我们两个编辑部合并后组建了一个新的部门,我受命成为了新编辑部主任,与同事们共同从一张白纸开始做起,大家对新编辑部的建设投注了12分的心血和热情。”

  在2024年,李彦池所在编辑部在主题出版方面推出“童眸里的家乡”系列童书,其中《在希望的田野上》作为习近平总书记寄语希望工程5周年及希望工程发起35周年的献礼之作,受到了共青团中央的关注和点赞,本书责编李彦池与本书作者何南受邀参加了习近平总书记寄语希望工程5周年座谈会,并被颁发了纪念证书。


  寻找下一个破局点


  “2024年是行业里的一个比较重大的拐点,童书在20年高速增长后,销售和阅读推广方面也逐步感受到了瓶颈的约束,明显能感到行业正在寻找下一个破局点。”李彦池在过去一年的工作总结中谈道,“像很多出版社的文创、研学项目都在逐渐落地,我们出版社从2023年开始就已经在编辑活动中用到了AI技术,对变化和创新的思考也融入到了我们编辑的日常工作中。”

  随着行业形势的不断变化,怎样才能做跟上时代的编辑?李彦池也结合自身编辑工作进行了思考,“现在编辑基本要参与到出版发行工作的每一个环节,这对我们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并不能只盯着案头工作,将交付一本书作为工作的终点。”他说道,“往往是编辑更能了解手头图书的特色,更能对营销方案作出有效建议,除了案头编辑的工作外,现在的编辑还要能承担起营销编辑的工作,对现场活动策划进行全流程跟踪,甚至起到主导作用,做到每一本书都能结合自身特点进行推广。”

  “现在许多青少年都沉迷网络文学所带来的刺激,短视频也正在给许多行业带来颠覆性转变,我们显然不能不看到时代的浪潮正在涌来。”李彦池谈道,“其实我是很鼓励年轻编辑去多学习新媒体的,学好新技术,才能更好地在工作中理解时代的需要。”


  做打动自己的好书


  李彦池选择在选题上多下功夫,只做自己认可的精品。作为从2023年初就开始策划的一本书,《在希望的田野上》在2024年的出版发行也算是圆了李彦池自小时候起就萌发的一个念头,“我上世纪90年代初看解海龙老师《大眼睛》那张照片,那个眼睛亮亮的小女孩让我印象深刻。这也让我一直有一个夙愿,能不能请作家写一本与希望工程有关的童书,从孩子的视角去反映这个切切实实改变了很多孩子命运的重要工程。”

  李彦池这份对希望小学的关注与作者何南老师一拍即合,作为通过读书最终在北京定居的知识分子,何南老师对知识改变命运的话题深有感触。在2024年1月北京图书订货会一结束,他们就一同走访了河南省第一所希望小学——新县希望小学,随后在河南的多个希望小学开展了游历采风。“写书之前一定要去现场也算是我作书的一个习惯,因为想出更多的精品,我和何南老师的二人搭档组跑遍了全国的许多地方,2023年出版的《送你一朵格桑花》这本书写作前我们也去到了青海玉树的现场。”他回忆道。

  “在河南希望小学的现场采风,也坚定了我一定要做好这本书的念头。我在现场看到了希望小学的许多变化,环境设备都有了很大改进。”他颇有感触地说道,“特别感动的还是到了一所偏远学校的时候,有小男孩问能不能跟我们作家老师握个手,他说这是这个学校第一次有这么大的作家来。那一刻,我突然就悟了,童书编辑就是为孩子充当点灯人。”


  坚持与小读者对话


  李彦池也谈到了自己在给孩子选择童书上的思考,“跟孩子对话是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童书编辑最重要的就是具备与孩子对话的能力,要找到跟孩子蹲下来说话这种感觉,承认孩子是有思想的。”

  为了时刻保持这种对儿童阅读需求的敏锐,公益阅读推广也是李彦池在2024年精力投入的重要部分,“这项工作我从2016年就开始做起,通过主动参加很多公益阅读活动,在宣传亲子阅读的同时,也帮助家长给孩子选购适合阅读的童书,见证了许多孩子的阅读成长过程。”

  “童书在我眼里从来不是幼稚的代名词。在我看来,儿童文学史上精品力作的思想性并不亚于任何成年人的文学作品。”他笑着说起了自己对新年的期许,“希望我们的童书出版能更加接近世界经典儿童文学的层级,通过书来把世界上的善展示给孩子,让孩子们的迷茫与困扰在作品中找到自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