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分享到:
- 全屏阅读
- 放大
- 缩小
- 默认
处深度调整重塑期,呈稳中向好局面
——访中国书刊发行业协会理事长艾立民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时间:2024-12-30
虽然我们还将面临确定性和不确定性交织并存,并不断发生变化的局面,但确定性远远大于不确定性。
新一年,我们要坚定发展信心,以改革为动力,以发展为第一要务,以创新为破局之道,统一思想,凝聚共识,再接再厉。
“2024年出版发行业处在深度调整期和重塑期。”在近日接受《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记者关于年终观察的专题采访时,中国书刊发行业协会理事长艾立民如此说道。虽然图书销售市场今年面临着相当大的挑战,但艾立民认为,发行业仍然呈现整体稳中向好的局面。
行业进入“存量竞争”状态
前不久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发布了《2023—2024中国出版业发展报告》,给出的结论是“图书零售市场很难在短期内产生爆发式增长,市场恢复还需要一定时间,出版发行机构将在未来一段时期进入‘存量竞争’状态”。艾立民对此结论表示认同。
北京开卷数据显示,2024年前三季度整体图书零售市场依然呈现负增长。2021年—2023年的码洋规模,也都没有达到2019年的水平。本以为疫情过去市场会迎来转机,但这个转机一直没有出现。在艾立民看来,这主要是受人口红利消失和新媒体新技术,特别是人工智能快速发展的影响,使得出版发行业的内容生产、产品结构和流通渠道进入了深度调整期和重塑期。
具体来说,从出版领域看,大众出版需求进一步分化,难以在某个或某几个品类上形成热点。教育出版、少儿出版领域近年来增长乏力,对市场的影响十分明显。从流通领域看,线上线下双循环供应链体系和公私域流量协同发展成为未来的发展趋势,但投流成本的不断上升和价格的无序竞争对出版发行企业构成了巨大的挑战。
那么,我们如何应对?艾立民用了三个词,要“看得清、做得精、找得准”。
“看得清”就是要看清发展趋势,聚焦新技术的发展与应用,激情拥抱,倾心研究,加大投入。大数据、人工智能正在深刻地影响着出版发行业,我们已身在其中,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做得精”是指在大众出版分众化日趋发展的情形下,在细分市场领域抓好小众出版就显得十分重要和必要。我国读者群体庞大,往往小众即是大众。与其做得多,不如做得精,精品才具有生命力。
“找得准”则是要找准目标客户,提升传播能力,扩大覆盖面和触达率。
当然,艾立民也提到,政府的政策支持和良好的营商环境也是必不可少的重要条件,特别是打击盗版和维护图书市场价格秩序在这个时期显得尤为重要。
2024发行业呈现六大亮点
具体到2024年出版发行业呈现出的特点或亮点,艾立民认为在6个方面的表现值得肯定。
一是实体书店数量虽略有下降,但整体质量在不断提升,特色书店不断涌现,多元业态丰富多彩。
二是融合发展不断深化,线上线下双循环供应链和价值链体系正在形成,新媒体运用能力水平有较大幅度的提升。据开卷数据,目前全国实体书店线上销售份额占总销售额的比例为近40%,一些头部发行企业更是达到一半。
三是公共文化服务领域不断扩大,在城乡阅读活动、文化旅游、文化创意、校园书店、社区图书馆等文化领域和消费场所,服务能力进一步提升。
四是新华书店深化改革,品牌强企活动深入开展,坚守主责主业和社会责任成效显著。在最近举办的第二届新华书店品牌强企活动中,透过138个优秀案例看到,新华书店系统在聚焦主责主业、创新融合发展、公共文化服务、教育服务、社会责任担当等领域,品牌影响力不断提升。
五是各地方书展规模、影响不断扩大,阅读活动呈现跨地区共读、共建、共享发展趋势。比如深圳读书月开展的“深港共读”“深澳共读”,福建“书香八闽”开展的“闽台共读”和海峡阅读大会等。
六是发行队伍青年骨干人才不断成长壮大,特别是在学习掌握新媒体新技术方面,一大批新锐才俊正在茁壮成长。比如福建、安徽、河北等省新华发行集团,都开展了图书直播大赛,一批出版发行企业自己的网红正在茁壮成长。
解决线上发行痛点问题
以短视频平台为代表的兴趣电商的持续崛起,不断给线上图书销售带来价格、流量、品类、用户的快速变化。在这种种变化面前,如何提升营销能力?如何打造头部爆品?如何建立适应市场的分层价格体系?对这些发行市场中的痛点问题,艾立民分享了前不久在一次集合10余位专业出版社负责人讨论线上图书发行的会议上,这些一线经营者贡献的具有较强实操性的建议与方法。
大家一致认为,要围绕基于整合营销模式下的“营销能力提升”这一主线开展营销工作。在具体运营工作中,则要围绕基于品牌驱动模式下的“头品能力增强”这一核心进行。建立全数据链监控,寻找更细分的结构性增长机会;聚焦头品和重点新品投放营销资源,打造头品标准化营销链路;保障以新媒体为引擎的产品供应,兼顾好销售与周转,提升供应链能力,探索自营销售持续提升背景下的储运效率提升。
对于渠道和读者最为敏感的价格问题,则要做好消费分层背景下的价格体系研究,建立合理的售价售折体系,做好价格管控;不断优化促销决策,实现精细化费用核算和产品费用透明,提升促销、效率效果;按照降本增效的主基调筹划经营活动,控制好经营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