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绘一幅众生画卷

作者:熊钰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时间:2024-12-20

  《璩家花园》(译林出版社)是小说家叶兆言的最新长篇小说。该书以南京城南的甘熙宅第、胡家花园、老门西等地点为舞台原型,讲述了两个家庭、三代人、时间跨度近七十年的悲欢离合,字里行间既充满市井的烟火气息,又饱含悲悯的人文关怀。小说涵盖几十年间的一系列重要历史事件,同时涉及众多群体,在铺展主线故事的过程中,描绘了一幅生动传神的众生画卷。

  在笔者看来,小说的主人公璩天井是一个深深嵌入全书叙事、结构和主题肌理的形象,是理解小说的一把重要“钥匙”。璩天井给人的第一印象是头脑愚钝,小说中也多次写到他在诸多人情世事面前的“不懂”“不知道”“不明白”。从另一方面讲,这种愚钝也包含着一种质朴、真诚和纯粹的气质,而这与小说的叙事调性不谋而合。作为串联起全书剧情的主线人物,璩天井为小说提供了一种纯真的眼光,仿佛为小说蒙上了一层特殊的“滤镜”,让现实得到更为直观而深刻的审视。

  相对而言,璩天井身上另一层更不容易看到的则是一种稳定、不易变化的特质,这一人物的性格中本就带着一股韧性甚或“执拗”。不过,除却性格因素,这一人物身上还带着“命运使然”属性的地方。小说中一系列人物的命运似乎都或多或少地受到时代浪潮的牵动,但璩天井却仿佛总能“恰好”身处安静的暴风眼。正如作者所形容,璩天井“就像那看透一切、包容一切的璩家花园”“是一个既清澈又坚实的存在”。

  璩天井与璩家花园的“合一”,也的确是小说中一个关键的情节符码。作品从开篇到结尾形成了一个叙事上的完美回环,其中显现的便是小说的一个重要主题:爱。璩天井对阿四的爱,贯穿了他的一生,这首先是一份具体的、个体的真实情感,但在更大的层面上,它也是作者在书中意欲寄托的某种“理想”。正如叶兆言在谈及璩天井时所说:“常人都没有他那样的幸福感”“他其实是我们想象当中最好的样子”。

  如果再结合全书情节来看,或许我们能进一步读出这种理想更深层的意蕴。小说各章均以年代为标记,而开篇的1970年似乎将整部小说“劈”成了两半:一边是对璩民有、李择佳、费怀瑾等前辈往事的回溯,另一边则属于璩天井、阿四、阿五、李学东这一代人奔流向前的岁月。这两条线索有呼应、有交织、有互补。天井对阿四的爱,为后一条故事线提供了归宿与圆满,同时也形成了对前一条故事线中种种伤痛、无奈、遗憾乃至死亡的“补完”。在这一意义上,“爱”成为了芸芸众生在世事变迁中能够抓住的一种坚定而珍贵的事物,是一种足以抵御时间与遗忘的力量之源。正如学者申霞艳的评语所说,“我们的内部世界,永恒的感情,是这个世界真正发光的部分”。天井的“爱”,不仅照亮了他自身的生命,也为整部小说注入了意义,是作者对所有普通的人、个体的人所寄予的深切关怀与祝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