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分享到:
- 全屏阅读
- 放大
- 缩小
- 默认
中国设计史的“求真”之路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时间:2024-12-20
《共和国100个经典民生设计》(江苏凤凰美术出版社)为全球读者深入了解中国设计史提供了厚重的文献资料。该书作者林晶晶博士深入挖掘中国工业产品设计史料,并且以一件产品的档案作为“小历史”,考察其与所处时代的关系,体现了作者处理好小历史和大历史、微观与宏观关系的学术旨趣。这部用微观史学方法研究中国设计史的成果,将成为世界设计史研究中具有独特价值的著作。
在中国广为人知的意大利哲学家克罗齐有句名言:一切真历史都是活的当代史。英国哲学家柯林武德也曾说:一切历史都是思想史。因此仅仅是文献编排,类似于没有生命的编年史,徒具科学外表而缺乏精神内涵。《共和国100个经典民生设计》在书名及前言中立场鲜明地讨论的“民生设计”概念,传递出研究者的问题意识,以及与同类研究差异化的考量。具体来看,作者对中国民生设计的讲述,始终是在一个历史背景中展开的,她在大量的经济史、政治史、社会史、技术史、企业史、行业史、工厂史乃至个人口述史中进行交叉比较和梳理,其目的是呈现出一段真实的设计史。这种既把握中国历史发展大序,又能够避免泛泛而谈的方式,无疑是设计史的“求真”之路、思想之路。作者不是一位简单的“实证主义”者,书中对于每一件产品的介绍已经超出单纯的技术、设计的意义,折射出不同时期的时代价值。正如作者自己所言:一本书的体量是有限的,但是,我们希望通过生动且精确的图文,为读者朋友们立体呈现出新中国成立以来,民生产品中最为精彩、尤为经典的设计华章,从设计这个角度映照出新中国建设发展过程中不能尽数的动人瞬间。
不可否认的是,全球设计史研究,包括中国民生设计的研究仍然面临巨大的挑战,大量散落的设计史料需要被整理,因此,像该书作者那样运用“证据范式”的工作是常态。证据范式又称“推测范式”,是指通过分析、整理将散落在档案文献中琐碎证据组织起来,复原或构建历史的图景。史料总是零散、破碎和间接的,在很大程度上依赖研究者将分散的蛛丝马迹整合在一起。这决定了设计史研究具有微观史的特征,但微观史学并不排斥宏观视角,而是将细节置于宏观的历史背景之中,从而更好地理解整体历史。像林晶晶那样运用本土史料形成的由“直观”到中国民生设计叙事的过程,本身就蕴含着思想的“跳跃”。
我已向同事、同行推荐了这本书,并建议翻译成意大利语发行,相信这本书不仅会为全球的设计史研究同行带来新的思想资源,也会为历史学、社会学等领域的研究开拓提供新的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