携一本书辞旧迎新

作者:本报记者 洪玉华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时间:2024-12-20


  岁月忽忽,不觉一年将尽。辞旧迎新之际,如果手边有几本观察生活的好书,不失为一份恰逢其时的相遇。近期出版的多本名家散文开本轻便,可供读者随时随地阅读。书中内容单独成篇,可以在碎片化时间随着心意从任意一篇开启阅读之旅。更重要的是,这些名家散文不论是记述自己的生活过往、友人故事,还是讲述那些擦肩而过的瞬间,笔下都透着一种豁达、睿智,令读者在阅读中有时心头一暖,有时不禁莞尔。


  寻常日子里 有风也有爱


  《不被大风吹倒》(北京日报出版社)是作家莫言的最新散文集。书中收录莫言的40篇散文代表作,讲述自己的人生经历、与余华等友人的交往、作品背后的故事等。

  莫言短篇《大风》一文记述的是作者童年时和爷爷一起割草时,遭遇并抵御狂风的故事。这个故事在不同年龄层读者中产生广泛影响力,并被改编成绘本。2022年五四青年节前夕,莫言给年轻朋友写了一封信,以这则故事鼓励年轻人“不被大风吹倒就是胜利”。在这本新书中,他再次谈道,遇到艰难时刻,不要灰心不要沮丧,希望总是在失望甚至是绝望时产生的。

  一种生活理念被大众广泛接受,不仅在于其与现实生活的贴近度,也在于传递理念的方式。《不被大风吹倒》中没有说教、没有渲染,更多的是真实的生活、有趣的故事、豁达与幽默,令人在阅读中感同身受或者忍不住笑出声来。比如,作者说:“我解决郁闷的方法是拉开冰箱找食物吃。冰箱前不久坏过一次,后来被我敲了一棍子又好了。”在《陪女儿高考》中,他的心情会随着旁边出租车牌照上的号码尾数高低而起伏,那明知无关却忐忑的心情击中很多慈父的心。

  在莫言对童年经历、获诺奖后的感受、写作中困顿感的记述中,读者得以看到他的生活态度和人生遭遇“大风”的感悟。

  没有谁的生活能风平浪静,寻常日子有风也有爱。《要爱具体的人》(人民文学出版社)是作家乔叶的全新散文集。书中所写皆是日常生活中的小事,包括去超市偶遇“10元快剪”理发店的体验,与店主的一番对话;农家小院里一位热情的老太太递过一把指甲花籽时,手掌的温热;还有与友人的聚会、与厨师的闲谈等过而不忘的生活体验。作者写出的这些小事真实而质朴,不是挑选了美好、高光的时刻,而是带着一种善意、包容去观察生活。比如有一天,生活中遇到一位言语间有些暴躁的生意人,作者心想要是对方笑着说那些抱怨的话该多好,但转念一想,生意人就非得没脾气吗?

  面对形形色色的生活,人难免焦虑、脆弱、恐慌。但就像时刻流动的人群、瞬间流转的时光,日子也不是一成不变的,有温馨惬意的时刻,就有一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要爱具体的人》写出了理解与共情,记录下对诸多偶然相遇的珍视,更写出寻常日子里努力生活的人们。阅读这本书,可以让心静、可以沉浸,浸润书香中把视线从自己的生活中挪开,去看到更多鲜活的、热烈的人们,那些升腾的人间烟火气或可治愈迷茫与困顿。

  也许有人会在阅读中画下作者看到小店主多优惠了一个烧饼给收破烂儿的老人后,写下的那句“我在意这种不为任何功利所侵入的馈赠和关爱”。合上书本,读者也许会记住火车站收到一大束告别鲜花的男人,在一手拖行李、一手捧鲜花的手足无措之后,选择把一束花分送一车厢旅人的善意。无论记住哪一个片段、哪一句话,新一年的生活中都会多一份阅读的馈赠。


  难免走夜路 不忘明朗处


  今年,《我的阿勒泰》风靡大屏小屏,再次带动李娟作品阅读热。有网友说:“开心的时候读李娟,不开心的时候更要读李娟。”那些生活中流淌的文字,确实总能带来诗意而温暖的感受。《走夜路请放声歌唱》(新星出版社)收录了李娟20岁至30岁初期创作的36篇散文随笔。在新版图书中,她写出了隔开一段时光后对自己文字的审视。同时,书中收录18幅摄影图片,从冰封雪堵的隆冬,到生命勃发的盛夏,图像与字句相连,提供沉浸式阅读体验。

  李娟的散文中不仅有美景与诗意,更有质朴与真实。在《二〇〇九年的冬天》中李娟写了大雪封城的日子里,贮藏在地下的萝卜却遍寻不见,她如何应对寡淡甚至贫瘠的一日三餐,又如何以写作、织毛衣、嗑瓜子等数得出来的10件事情度过漫长冬天。“这就是生活呀,哪有那么多的预设。”该书特约编辑朱文曦认为,李娟在书中留下了那些年她生命中的真实经历。留在文字里的一个个“她”,有时洒脱有时拧巴。但更多时候凭着直觉,她选择了大声地歌唱。

  朱文曦说,书写者对生命的真诚,也唤起了阅读者自然的生命感应。合上书,还可以清晰感知作者写下的那些文字,“当时的自己,的确被真实的某种情感所支配,真实地写下它们。当我感到黑暗,便走上前直接推开窗子,投入阳光或星光。”那么,生活中一起模仿吧。

  不同于作家个人的散文集,《到明朗处去生活》(湖南文艺出版社)收录了史铁生、汪曾祺、迟子建、刘亮程、肖复兴、李娟等21位名家的36篇散文佳作,读者可以从中看到史铁生在地坛对生命的思索,跟随迟子建一起在北极村的炊烟下漫步,听汪曾祺讲故乡的食物,阅读中会有一种跨越时空的丰富体验。

  《到明朗处去生活》中的一篇篇美文或讲述自在生活,或描摹自然风光,或书写万物生灵,字里行间都是对生活的热爱。“花开了,就像花睡醒了似的。鸟飞了,就像鸟上天了似的。虫子叫了,就像虫子在说话似的。一切都活了。”“在这片田野里,一棵草可以放心地长到老而不必担心被人铲除。一棵树也无须担忧自己长错位置,只要长出来,就会生长下去。”作家笔下的这些文字灵动优美、画面感十足,仿佛具有穿透纸面的生命力。更令人愉悦的是,书中有很多“养眼”的插图,可谓美文美图相得益彰,带来赏心悦目的阅读之旅。

  该书策划编辑张若琳认为,这本书也是21位文学大家写给生活的情书。经典作品中这些隽永的文字在传递美好的生活理念,“别让任何人消耗你内心的明朗,生活应当被热爱的人和事填满。”“愿你做一个温暖的人,到明朗处去爱、去笑、去生活!”


  故乡与阅读 生活的来处


  岁末年尾是归家的时刻,是团圆的日子。此时,阅读一些关于故乡的散文不失为一种合时宜的选择。《风中的院门》(山东文艺出版社)是善写故乡的刘亮程的最新散文集。该书以“与虫共眠”“只有故土”“新疆时间”“树上的孩子”“黄沙梁日记”五小辑,精选刘亮程散文代表作50余篇,既有《对一朵花微笑》《我改变的事物》《今生今世的证据》等多次入选语文教材的名篇,也有首次集中收录的《寻找一个人的村庄》纪录片拍摄日记。

  该书责编董树丛认为,《风中的院门》文字朴实苍劲,字里行间跳动着村庄的心、故乡的心和大自然的心。书中所收录的散文宏大而精微,让读者跟随作者的笔触体会细小生命的深远况味,感受对故乡和世界的深情,收获对自然与生命的通彻体悟。

  书中散文题材广泛,作家聊生活、谈社会、写自然、说人生,既有世俗的智慧,又有生活的趣味。作家以灵性的文字写出“万物有灵且美,故乡深邃旷远”。董树丛说,散文是一个声音呼唤另一个声音,散文中最美的境界,是作者跟读者心心相印的共鸣。也因此,经典美文提供审美价值,安放疲惫的身心。

  成就名家与经典之作有很多因素,阅读是其中必不可少的。《享受阅读》(深圳出版社)是作家梁晓声的最新作品集,也是“梁晓声品阅人生三部曲”系列丛书第一本。该书精选关于阅读、关于写作以及与年轻读者探讨阅读的经典篇目24篇。作家围绕“读书与人生”“读书与写作”“享受阅读”3个主题,以自身成长经历分享对阅读的感悟、如何养成阅读的终身习惯等。书中以“关于想象”“关于读书的几点建议”“论人和书的十种关系”等贴近当下、贴近读者的表达,告诉年轻读者阅读的重要与美好。有评论认为,该书是一本与年轻人共同探讨深度阅读以及有态度的写作的精选之作。

  莫言在《不被大风吹倒》中也以单独的篇章讲述了“童年读书”“阅读的意义是什么”等内容。即便大众读者的人生目标不是成为作家,这些阅读的方法也是于人生大有裨益的。

  辞旧迎新蕴含着无数的美好,无尽的希望。这美好与希望少不了书香的浸润。让我们携一本好书迈向新的一年,迎接更好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