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分享到:
- 全屏阅读
- 放大
- 缩小
- 默认
今天,回归祖国怀抱25年的澳门,图书出版业的变化引人瞩目。澳门出版人赵香玲、张燕青的故事,正是澳门出版业蓬勃发展的生动写照——
澳门出版业从小市场走向大平台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时间:2024-12-20
“你可知‘Macau’不是我真姓,我离开你太久了,母亲……”25年前,这首由著名诗人闻一多作词、作曲家李海鹰谱曲的《七子之歌》,激荡了无数中华儿女的心弦。今天,回归祖国怀抱25年的澳门,在中央政府领导、澳门特区政府引领下,图书出版业发展变化明显,引人瞩目。
据《2023—2024中国出版业发展报告》显示,2023年度澳门共有800种图书出版,其中纸质书724种、电子书76种。相比2022年数据统计,纸质书增加了9种、电子书增加了17种。2023年出版机构累计1277个。出版的800种图书中,有三类学术著作主题突出,以“澳门”为出版主题的图书185种,占全年总出版量的23%;以“中国”为出版主题的图书32种,占全年总出版量的4%;以“葡语系国家”为出版主题的图书有27种,占全年总出版量的3.4%。
而此前的澳门出版业,数据乏善可陈。因出版成本高、阅读人口少、缺乏营销渠道和商业模式、不推荐本土作者等因素,曾被澳门出版人称之为“悲哀的澳门出版业”。
对于澳门出版业发生的变化,澳门文教出版协会理事长、澳门文化公所总经理赵香玲在接受《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记者采访时认为,1999年澳门回归祖国后,澳门的出版业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澳门出版界积极融入国家发展战略框架,尤其是粤港澳大湾区的建设,澳门出版业正从小市场走向大平台。
首次参与《2023—2024中国出版业发展报告》撰写的澳门人出版社社长兼总编辑张燕青也对记者表示:“今年适逢澳门回归祖国25周年,也是澳门人出版社成立8周年,我有幸参与《报告》的撰稿工作,不仅是我个人职业生涯的一次重要里程碑,更是对澳门出版业的一次深情告白。我期待,未来能有更多机会继续为这个行业贡献自己的力量,并见证澳门出版业的持续发展与繁荣。”
合力推动澳门出版业繁荣发展是赵香玲、张燕青的心声,也是澳门出版人的心声。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多次主理南国书香节澳门馆及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澳门馆建设的赵香玲,及学生时代曾在中国人民大学求学的张燕青,都是出版业绩优异的澳门出版人,她们的故事本身就是澳门出版业蓬勃发展的生动写照。
从爱读书到爱出书
“我们成立澳门人出版社时有个目标,就是让澳门的阅读气氛从黑白的变成彩色的,让小孩子从小养成阅读习惯,进而让这座城市变成一座书香城市。”这是8年前张燕青创立澳门人出版社时的朴实愿望。
这个愿望的出现与张燕青从小爱看书有关。张燕青记得她家附近有几家漫画店、小说店,那里是她经常光顾的地方。在看书的过程中,她发现了一个问题,那就是澳门的书店销售的几乎都是香港作家、台湾作家或其他地区作家的作品,而澳门作家写的书几乎没有。“什么时候我能开一家出版社时,我一定要为澳门本地的作家出书。”
2016年1月,张燕青创建了澳门人出版社。新公司刚成立,没有知名度,那一年成为张燕青人生中最为艰难的时期。怎么办?张燕青决定用大量时间先做调研,然后联合澳门的一个协会发布调研指数报告,此举给澳门人出版社带来了首次崭露头角的机会。但是公司困难依然不小,那就是资金不足、人力不足。张燕青决定再次联合澳门的某协会,做一个出版+公益项目,即图书销售后扣除较低的成本,剩余的钱都捐给协会。此次反响不错,澳门人出版社终于在读者心目中有了图书出版公司的印象。
一定的知名度有了,出版社如何良性运转?澳门人出版社过往的发展线路图显示:2017年开拓图书出版市场,通过参加大量书展寻找商机;2018年开始与多位作者谈出书;2019年出版的书越来越多,但是编辑印制业务能力还不到位,张燕青带着编辑们去内地的印刷厂“取经”。
如今,与作者谈选题出书,与读者见面举办新书发布会和阅读分享会,建立阅读澳门的线上出版平台,更新澳门人出版社公众号……是张燕青工作的日常。澳门人出版社成立8年来,出版图书200多种,儿童绘本、学术专著、个人散文集和诗集、小说等颇具澳门特色的图书,给澳门读者带来了不一样的阅读感受。
澳门本地也有好作者
谈及当前澳门的出版环境,赵香玲认为,澳门作为东西方文化交汇之地,其出版业天然地承载着文化交流的使命。从翻译西方经典著作到研究中国传统文化,从探讨澳门本土历史到反映当代社会现象,澳门出版物题材广泛,内容丰富,可满足不同读者的需求。
的确,澳门本地也有好作者,这是张燕青的深刻感受,因为颇受澳门读者喜爱的《青洲山宝藏》系列的作者方惠萍就来自澳门本土。
张燕青与方惠萍的机缘来自一次培训活动。“在那个培训会上,从事艺术教育的水彩画画家方惠萍对我说,她发现了一个令人感动的消息,就是澳门的一个年轻人在青洲山发现了世界上仅澳门独有的细蚁。当这个年轻人可以为细蚁命名的时候,他就用了澳门这个名字。方惠萍认为这是个令人感动又鼓励年轻人的故事,她想把这个故事通过绘本传递出去。”
“以前澳门出版的书都是文字类的较多,很少有这种新颖的、给小孩子看的绘本。看到这样漂亮的画面,加之方惠萍做了大量的资料收集,极大地增强了我们对这个选题的信心。”张燕青由此感慨道,“澳门图书市场是有空白。如果有这样一部有新意的图书去吸引读者,相信读者会感兴趣的。”
如今《青洲山宝藏》系列已出版至第二部。
发展离不开政策支持
澳门人出版社发展过程中发生的小故事,是澳门出版业繁荣发展过程中折射出的闪光点,也与中央政府大力支持、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积极引导密切相关。
2019年2月18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提出,澳门要“打造以中华文化为主流,多元并存的交流合作基地”的文化战略目标。2020年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发布《文化产业发展政策框架(2020—2024)》,将文化产业划分四大核心行业、四大培育扶持行业和四大融合发展行业。“出版发行”被列为四大培育扶持行业之一。在全面对接国家“十四五”规划,深入实施《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基础上,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在《二〇二三年财政年度报告》中明确提出“1+4”经济适度多元发展战略。
2023年,在《文化产业发展政策框架(2020—2024)》支持下,澳门出版界、学术界、教育界为落实“1+4”经济适度多元发展战略,策划出版了多种与世界文化遗产、旅游休闲、中医药大健康等题材相关的图书及学术著作,同时加速数字化发展,努力拓展大湾区及葡语系国家市场,提升澳门出版物的整体质量和影响力。
除一系列利好政策外,赵香玲认为澳门出版业的成长还有赖于行业协会的支持,以及澳门文化公所、澳门启元出版社等一批具有影响力的出版社和出版企业的积极贡献。它们在出版领域的创新与实践,推动了澳门文化的传播,促进了出版业的持续发展。
成立于2014年的澳门文化公所,是澳门文化展示与传播的核心平台之一。在文学出版方面,文化公所通过出版澳门作家的儿童文学、小说、散文等文学作品,增强了澳门本地文化的书面表达。2017年7月,在“粤港澳大湾区”协调发展机制确立之际,由广东省出版集团与澳门濠镜文化传播有限公司联合投资创立的启元出版社,促进了粤港澳地区的文化交流、学术往来、媒体合作及人才互动。
政策推动,主要出版机构引领,极大地推动了澳门的书香氛围建设。张燕青记得,2023年4月15日至5月14日,澳门文化局、澳门教育暨青年发展局、澳门大学图书馆、澳门图书馆暨信息管理协会联合主办“澳门图书馆周”期间,好书交换、摊位游戏、短讲分享会、工作坊、亲子共读、快闪阅读等60多项多元阅读推广活动,吸引了超过7万人次的参与。
再以澳门人出版社组织的读书会为例,当初每个月仅有3人参加,此后增至30人,目前有300多人参加。“这种变化再次增强了我们做好书的信心。”张燕青说。
讲好澳门故事是责任
据张燕青观察,2023年以来澳门出版业出现了多个“首”字头阅读推广事件。
第一件是,2023年7月澳门文化局首次提出“婴幼儿阅读计划”,截至2023年12月底,超过4600名婴幼儿家长领取了阅读包。第二件是,2023年2月中华全国总工会首家境外职工书屋在澳门正式启用,这个由实体职工书屋、电子职工书屋、职工读书活动组成的阅读空间,为澳门职工提供了有广度、有深度、有温度的阅读体验和文化享受。第三件是,澳门科技大学与广东人民出版社联合出版《粤港澳大湾区发展报告(2021—2022)》,这是目前澳门唯一一部年度性、专题性的智库报告。第四件是,2023年9月,由澳门文化界联合总会指导,澳门文学评论协会、澳门作家协会、澳门儿童文学协会、澳门文教出版协会等单位共同发起的首届“澳门国际儿童文学奖”公开征稿活动,对澳门儿童文学出版整体水平提升有重要意义。
作为澳门出版人,赵香玲、张燕青都认为讲好澳门故事责无旁贷。复盘近年出版业绩,赵香玲说,文化公所积极在本地出版物的发掘与推广方面作出贡献的同时,还与内地及港澳的文化出版机构建立合作机制,推动“澳门故事”的跨区域传播。在赵香玲看来,全球化背景下的澳门出版业,要突破小市场的局限,加强与国际市场的交流与合作,进一步扩大其文化影响力。比如,2019年,澳门成功举办以“品·味:澳门”为主题的首届澳门国际书展,吸引了来自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60余家出版商参展,为澳门出版业迈向国际市场奠定了基础。2021年,南国书香节首次设立澳门分会场,通过精选澳门回归以来出版的20部代表性图书,集中展示澳门在文化、学术和出版等领域的成果,有力地提升了澳门出版物在内地的知名度。2023年,澳门文化局举办了中葡绘本书展,展示了超过500种中文和葡文的绘本和儿童读物,促进了澳门与葡语国家的文化联系。
在澳门人出版社方面,张燕青列举了《澳门红色旅游资源开发与爱国爱澳教育研究》《澳门数字经济发展策略研究》两部书,她认为它们以创新的角度研究了澳门的旅游资源和数字经济发展。此外,在考量2023年澳门出版的儿童文学作品排名中,澳门人出版社荣幸地名列第三。其出版的《小鱼游进了月亮》《神秘的包裹2:时光的礼物》《叶绿素空间之美妙猫餐馆1》《澳门爱国商人马万祺》和《青洲山宝藏II》5种童书,备受澳门图书市场关注。
2024年,“发掘发展,发光发亮”是澳门人出版社新的出版宗旨。张燕青和她的同事们在幼儿成长、自闭症孩子需求、澳门本土文化等多个领域挖掘选题、发展作者,他们期望透过书籍去开启世界的无限可能。
今年是澳门回归祖国25周年,也是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发布《文化产业发展政策框架(2020—2024)》目标实施最后一年。综观澳门出版业现状,赵香玲认为,澳门出版业正以崭新的面貌展现在世人面前。随着粤港澳大湾区的深度融合和“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进,澳门出版业将迎来更广阔的发展空间。比如,把握“一带一路”倡议带来的文化合作机会,拓展东南亚华人市场,扩大澳门出版物的海外影响力。同时,文化公所、启元出版社等出版机构也将继续发挥其独特优势,推动澳门出版业向更高质量、更宽领域、更深层次发展。
赵香玲相信,未来澳门出版业有望在保存本地文化特色的同时,也能为世界文化交流贡献澳门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