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视科:
质量与安全并重 智能技术护航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时间:2024-12-11
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国家新闻出版署印刷业数字化发展改革试点单位、北京市新技术新产品(服务)企业……一系列荣誉的获得,靠的是什么?北京华夏视科技术股份有限公司高级产品经理姜永泉日前在接受《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华夏视科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关键,不仅仅是关注原始创新,更重要的是将创新型应用实践到印刷生产过程中。
人工智能检测应用火热
随着社会公众对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保障印刷质量成为众多印刷企业关注的重点。“借助人工智能检测技术降低印刷品的出错率,成为众多企业的选择。”在姜永泉看来,印刷质量检测方面会涌现越来越多的人工智能检测产品和应用。
“人工智能检测的前提是视觉采集大量图像。”姜永泉向记者介绍,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2023年中国机器视觉行业市场前景研究报告》,目前电子电器、半导体、食品加工、汽车、印刷等行业均对机器视觉有所应用,但各行业对机器视觉的应用占比差别较大。位居第一的电子电气行业达到52.9%,而印刷行业只有5.5%。同时,与人工视觉相比,机器视觉在精确性、速度、客观性、可靠性、效率等方面都存在明显优势。姜永泉认为,在印刷行业,机器视觉和人工智能在质量检测方面的应用前景十分广阔。
作为专业视觉检测技术企业,华夏视科为书刊印刷企业提供的由机检代替人检的书刊印制质量管控方案正是题中之义。“印刷质量数字化分析与评价系统包含对版软件、胶印离线检测系统、单张在线检测系统、轮转在线检测系统等部分。”姜永泉告诉记者,华夏视科提供的质量数字化管控系统方案,从客户电子文件的检查到印刷首检,再到在线实时检测,直至最终的成品检测,贯穿印刷生产全流程,从而实现印刷质量管控闭环。
“保证印前生产文件的正确性是保障印刷质量的第一步,印刷和印后环节的质量检测同样不容忽视。”姜永泉介绍,在印前制版环节,该系统的对版软件通过清样检测、文件检测和RIP(路由信息协议)文件检测,确保样书、清样与电子文件的一致性,以及修改前后内容、大版文件和制版文件的正确性。而胶印图像离线检测系统具备网点级检测精度,支持PDF文件建模,可进行印刷首检、缺陷抽检、色差检测,以拼大版文件为标准检测印刷样张,避免由于印版瑕疵或橡皮布表面不洁导致印刷产品整批报废。据介绍,一台胶印图像离线检测系统可连接多台印刷机,成为印刷机检代替人检的必备产品。同时,其自主研发的智能在线检测系统,还可实时进行100%印刷缺陷检测。
全流程保障版权文件
版权文件从出版社到印刷厂之间须流转很多环节,各个环节都存在泄密风险。而华夏视科的创新,就在于持续发力文件安全保障,为出版印刷企业保驾护航。
“出版印刷过程中,确保文件的安全性是关键。”姜永泉介绍,出版社与印刷企业间的文件流转、印刷企业与分支机构及委外加工、生产内部文件流转、涉密文件脱离使用环境发生的不自知泄密等都有可能发生泄密事件。基于此,华夏视科推出了贯穿全流程的版权文件安全管控系统。
姜永泉向记者介绍了版权文件安全管控系统的多重优势。首先是系统实行“服务器管控+文件加密”全方位防护。姜永泉解释说,这是指文件进入企业后,第一时间进行加密保护,即使发生文件丢失、遗漏等情况,未授权的第三方也无法使用。其次是实现内部无感使用。通过内部安装客户端,文件自动加密,流转过程中按配置自动管控。再次是支持集团化部署。“既可实现集团与分公司统一部署,无感交互,也可支持分公司单独部署,与集团之间独立管理和运维。”姜永泉说,交互的基础上也能实现系统广泛兼容,例如可支持目前主流的操作系统。
值得一提的是,考虑到文件需在出版单位和印刷企业之间进行反复传递,华夏视科制定了一套反向的文件流转,实行外发分级管控。姜永泉说,在系统的支持下,文件外发出版社,可提供密文传输+出版社解密的服务;文件外发生产,可提供权限管控、时间管控、使用次数管控等。“该系统针对印刷工艺进行了很多适配和优化。目前可适配方正畅流、柯达印能捷等流程软件、印制软件,实施软件管控,保障文件安全。”姜永泉如是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