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分享到:
- 全屏阅读
- 放大
- 缩小
- 默认
方寸邮票传亚洲文明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时间:2024-12-11
北京邮票厂印制的《铜车马》雕刻纪念张。本版图片均为资料图片
在刚刚闭幕的中国2024亚洲国际集邮展览上,北京邮票厂印制的《铜车马》雕刻纪念张横空出世,成为展览上的一匹“黑马”,吸引了无数集邮爱好者的目光。这枚雕刻纪念张设色古朴典雅,透出精致和神秘的氛围,是北京邮票厂印制工艺技术集大成者。
致敬前辈 设计别具匠心
纪念张中的“铜车马”雕刻图案是新中国第一代雕刻师孙鸿年先生于1989年专门为《秦始皇陵铜车马》邮票发行所做的一幅手工雕刻习作,并未用于邮票图稿,因此也从未与公众见面。其布线精准,雕刻细腻,层次丰富,是雕刻作品中的精品。本次邮展前,姜伟杰、阎炳武、郝欧3位雕刻师,从北京邮票厂所留存的上百块手工雕刻钢板中,共同精心挑选,并最终选定为邮展特别纪念张的主图。
主图选定后,北京邮票厂设计师夏竞秋进行纪念张的整体设计工作。整版纪念张采用四方联的双联张形式,首次以带测控条的完整原始印张呈现。作为中国2024亚洲国际集邮展览首枚《鼎启新章》的设计师,夏竞秋选用《鼎启新章》中的上海博物馆镇馆之宝——大克鼎器身花纹作为边饰,色彩厚重古朴,与主体“铜车马”雕刻图案相互衬托,互为呼应,彰显出浓重的历史文化氛围。
复刻经典 材料含黑科技
北京邮票厂首次通过最先进的3D扫描和激光雕刻技术,以极高的艺术水准完美复刻了孙鸿年先生精湛的雕刻技艺,雕刻精度达到5微米,可以精准还原每一处手工雕刻细节。同时,北京邮票厂采用最新研发的高亮、高黑、高触感雕刻黑油墨,更加凸显雕刻线条的质感和立体感,使得这一从未发表过的雕刻精品,得以在35年后的今天,完美展现在集邮爱好者面前。
雕刻纪念张蕴含印制材料中的黑科技——正背变色荧光纤维和多色组合荧光纤维。正背变色荧光纤维的特殊之处在于,当荧光灯分别置于纸张上面和下面时,可观察到同一根纤维颜色分别显示为红和绿两种截然不同的颜色。而应用于纸面上的多色组合荧光纤维,在紫光灯下观察时,纤维两端点结构不同,同时纤维会有两段不同的颜色。
这两种防伪纤维均为专用设备制造,微结构独特,具有自主发明专利,极难仿造。两种不同的防伪纤维混合使用,进一步提升了邮票的防伪性能。
雕刻印刷 多种工艺结合
北京邮票厂首次以特别纪念张的形式,策划、设计和制作的《铜车马》雕刻纪念张,运用雕刻印刷这一北京邮票厂的核心印制技术,巧妙运用多种工艺将现代邮票印制与传统手工雕刻艺术完美结合,将雕刻版邮票这一备受集邮爱好者喜爱的艺术形式,呈现出不可多得的视觉和触觉盛宴。
《铜车马》雕刻纪念张的左上角以体全息技术印制的中国2024亚洲国际集邮展览徽标是一大视觉亮点。体全息技术以特殊调配的光致聚合物材料为基础图像记录载体,记录从物体反射出的光的干涉图像,体全息成像薄膜具有既透过又显现的独特性能,实现了可视的三维立体效果,是裸眼辨识物理防伪的最佳选择。
亚邮展日期“2024年11月29日—2024年12月3日”以无雕刻油墨着色技术“悄悄地”呈现在纪念张右上角。凸起的浮雕文字,因为无色,所以不易察觉,但是用手触摸能感到明显的凸起,在阳光下利用光线在凸起线条上产生的阴影,可以用肉眼清晰地识别文字独特的印制效果。
纪念张的左下角,有一串镂空的字符串。这是使用激光能量在纸张表面雕刻出细小的点,继而用点组成数字、字母,镂空效果增添视觉防伪功能,同时赋予每枚纪念张独有的“身份证”,令每枚邮票独一无二,不可仿制,与边饰中金墨的使用相互呼应。
纪念张边饰上的图案,以异形网点团花防伪工艺印制,放大镜下隐约可见ZG2024YZGJJYZL字样。与此同时,隐藏在雕刻线条之中的缩微文字,同样让人眼前一亮,成为北京邮票厂送给集邮爱好者的小惊喜,也增加了纪念张的防伪性能。
(作者单位:北京邮票厂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