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媒大学视听艺术研究中心主任、戏剧影视学院教授、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微短剧委员会副会长赵晖:
构建微短剧多维一体的版权生态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时间:2024-12-05
微短剧作为一种新兴的视频内容形式,具有巨大的市场潜力和商业价值。然而,面对纷繁复杂的微短剧产业蓬勃发展趋势,微短剧行业出现的问题也层出不穷,如制作上的粗制滥造、侵权盗版“融梗”、“搭便车”等问题屡禁不止,探索微短剧多维有效的交易模式和保护基于微短剧的数据交互体系也成为行业难点,呼吁微短剧精品化创作成为行业共识。
在创作上,微短剧也暴露出很多问题,如盲目跟风的创作心态造成创作机构的浮躁态度,这导致微短剧行业鱼目混珠,乱象频出。因为急功近利的心态,相当多的创作主体存在故意抄袭,故意侵权的情况,其表现为:一是直接抄袭剧本或者小说、未经授权使用网文IP,甚至直接把已播火的故事情节和台词大段搬运,导致融梗、搭便车等侵权盗版现象发生;二是侵权盗版手段越来越技术化,利用AI换脸、换声音等方法照搬版权方作品;三是将付费剧打成压缩包在网上进行低价销售,或者以改头换面方式在非授权平台进行连续播出。近两年,随着审查制度、政府监督和行业自律的不断完善,微短剧此类问题已经大量减少,但依然有相当一部分创作者铤而走险,明知故犯,通过违规违法手段造成微短剧无序竞争,甚至引发恶性侵权事件,哗众取宠且难以监管的小程序剧泛滥成灾,这对整个行业造成了负面影响。
为解决微短剧领域出现的版权问题,共同打造清朗活力的产业环境,我建议各相关企业应做好三件事:其一,确保创作主体正当化,内容版权合法化;其二,构建精品微短剧评价标准,引领微短剧的高质量发展;其三,健全稳定产业监测机制,避免行业恶性竞争。此外,在结构管理、内容创作、跟踪指导、内容审核以及业务指导等多个方面出发,共同打造晴朗活力的产业环境。健全优质内容生产和传播授权机制,保护创作者版权权益。面对层出不穷的侵权盗版问题,建议由国家主流平台整合播出平台建立微短剧数字资产授权库,并通过区块链技术形成版权全流程监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