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付费到免费,短剧行业开启新模式

作者:本报记者 李雪昆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时间:2024-12-04

  近年来,随着网络视听平台的蓬勃发展,短剧成为众多用户娱乐消遣的新选择。与此同时,免费短剧市场规模也在迅猛增长。第三方平台统计数据显示,2024年免费短剧市场规模将达到100亿元。DataEye数据也表明,2024年上半年,IAA短剧(通过应用内广告变现模式运营的短剧)日消耗已经增长到2000万元,占短剧大盘30%,预计年底将达到50%。

  抖音集团2023年推出了免费看短剧平台——红果短剧,目前已经孵化出了《重回永乐大典》《锦衣巷》等精品作品,还有多部作品分别入选“跟着微短剧去旅行”创作计划第四批推荐剧目、北京广播电视网络视听发展基金2024年度拟扶持项目等。由此可见,免费短剧背后,是精品化发展的行业趋向。

  精品化趋势明显

  一批精品免费短剧在市场上获得了良好的口碑和关注度。这些作品的成功,体现了免费短剧在内容创作上的潜力,也反映出免费短剧模式对市场规模增长的积极推动作用。

  以《重回永乐大典》为例,这部由红果短剧发起,国家图书馆、央视频联合出品的短剧,聚焦古籍修复这一主题,通过精良的制作和深刻的文化内涵赢得了用户好评。该剧的成功不仅展示了免费短剧模式的可行性,更凸显了其在文化传播和内容创新方面的优势。

  有着短剧付费习惯、目前就读于北京工商大学的周艳晗表示,自己最近在短剧观看过程中对免费内容有了更多关注。她发现,免费模式下的短剧内容精品化趋势更为明显,因为这种模式强调的是内容本身的吸引力,而非付费门槛。

  “优质的内容能够获得更多的点击率、完播率和分享率,从而形成良好的口碑传播效应。例如,《重回永乐大典》正是得益于免费模式下的精品化导向,才能够脱颖而出。”西北政法大学新闻传播学院(艺术学院)院长孙江分析道。

  为市场注入“强心剂”

  从行业发展的视角来看,免费短剧模式无疑给市场注入了一针“强心剂”。在传统的影视商业模式下,许多创作者受限于资金和市场风险,往往难以大展拳脚。然而,免费短剧模式的出现改变了这一格局。红果短剧方面负责人告诉《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记者,高质量短剧的涌现不仅提升了用户体验,也对行业生态产生了积极影响。首先,它激励了制作方对内容质量的追求,推动了整个行业制作水平的提升。其次,免费模式的开放性吸引了更多新锐创作者加入,为行业注入了新鲜血液,丰富了内容的多样性。最后,这种模式促进了短剧与其他文化产业的融合,如与旅游、文化遗产保护等领域的结合,拓宽了短剧的社会价值,激发了市场潜力。

  不以用户的直接付费为盈利的唯一途径,也让创作者将关注重心放在了作品的口碑和长期影响力上。在《重回永乐大典》导演孔令飞看来,制作团队正是在免费短剧平台的支持下,才能够将更多的精力和资源投入到内容创作之中。制作团队可以精心打磨每一个情节,从历史文献中挖掘素材,邀请专业的演员来诠释角色,精心设计每一个场景,力求还原《永乐大典》背后那个波澜壮阔的时代。

  满足不同用户需求

  其实,免费短剧模式的兴起,与用户需求的变化密切相关。孙江表示,传统的付费短剧模式中,内容的商业化往往会优先考虑付费用户的需求,这可能会导致内容质量与用户体验不均衡。而免费模式通过自然流量和广告变现的方式打破了这一局限,使得更多高质量的短剧有机会接触到广泛的用户群体。同时,还能够吸引大量原本可能因为价格因素而犹豫不决的用户,这种易于接触的特性大大降低了用户的试错成本。多元化的短剧内容也确保了各个年龄段和拥有不同兴趣爱好的用户,都能在平台上找到自己喜欢的作品。这种以用户为中心的运营策略,增强了用户黏性,也为平台带来了更多的活跃用户和潜在的商业机会。

  值得一提的是,免费短剧模式还大大降低了冲动充值等不理性消费场景的出现。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时间和兴趣,有选择性地观看短剧,这种自由度更高的观剧方式,无疑也更加符合现代用户的消费习惯。

  “免费模式有助于培养用户对高质量内容的识别和欣赏能力,提高整个市场的内容消费水平。这也意味着短剧行业可以更加注重长期价值,而非短期收益,从而促进整个行业健康可持续的发展。”中国传媒大学教授王宇说道,市场格局的重构还体现在对短剧平台业务模式的创新要求上。免费模式的探索挑战了传统的付费观看模式,正迫使平台方寻求更多元化的变现途径和创新的商业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