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如皋市融媒体中心《如皋零距离》专栏——

沟通追问 为民代言

作者:本报记者 吴明娟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时间:2024-12-03



  新闻、政务、服务,息息相关;难点、痛点、堵点,点点在心;监督、改进、反馈,环环相扣。4月29日起,江苏省如皋市融媒体中心(传媒集团)推出全新全媒体新闻舆论监督栏目——《如皋零距离》,以对话架起桥梁、用沟通推动改变,客观调查报道、理性监督问效,备受社会关注。


  聚焦社会热点

  关注民生话题


  众所周知,新闻推动社会进步。《如皋零距离》主打和群众在一起,聚焦社会热点、焦点、难点,围绕民生话题展开调查报道。其充分发挥舆论监督功能,积极介入和参与社会治理,已然成为重要的社会善治辅助力量。

  例如,在《买新车却无法上牌?》报道中,如皋市融媒体中心关注的是市民将新车买回家却上不了牌的问题。报道源于市民小李在“如e如皋”客户端上的“Yi帮到底”平台报料,之后记者相继联系了市场监督管理局进行现场调解。相关部门对该4S店负责人进行了行政约谈,商家承诺进行整改。然而,该店在承诺整改期间,却关门了。面对人去楼空的情况,消费者该如何维护自己的利益?记者又通过对话律师提醒消费者在购车过程中如何避免类似情况,并进行持续跟踪报道。

  在《7年了,这个小区车库还没信号?》报道中,通过专栏记者持续不断追问沟通,运营商终于承诺进行信号覆盖。对此,高先生也在节目下留言:“你们的行动彰显了媒体的力量和担当,让我感受到了正义和温暖。衷心祝愿你们越办越好,继续为大众发声,为社会传递正能量!”

  专栏报道中像这样的民生话题还有很多。自开栏至今,《如皋零距离》在7个多月的时间里,让石庄镇凤龙村垃圾堆放点常年焚烧垃圾的情况得到了遏制;使绘园新村停车棚旁的角铁被及时拆除;让金科世界城南门绿化带上乱停车的现象经过两个月的持续关注整治到位;使艺景雅居小区坏了两个月一直无人修理的电梯,在两天内全部修理到位……一路走来,《如皋零距离》注重全过程追踪报道,虽然没能像预想的那样高歌猛进,但专栏记者不断沟通,以期推动改变,备受好评。


  多部门联动

  多视角观察


  《如皋零距离》的报道还注重多部门联动、多视角观察,以客观的态度开展调查报道,这种方式在媒体与读者间搭设了互动交流的渠道,有力增强了媒体在人民群众中的影响力,有效提升了媒体社会公信力。

  在《谁给香樟树剥了皮?》报道中,市民王先生向栏目反映,在某超市附近的健康步道上一棵香樟树被环状剥皮。随即记者赶往现场,到场证实后便与市城市建设管理中心园林管理科取得联系。经过园林管理科的专业测量,记者通过报道向市民介绍了该树木的损毁程度、损毁之后的危害,还向市民传播了相关环保知识。

  该报道也受到了广泛关注和回应。报道推出第二天,受伤的香樟树就得到了全力救治。报道推出第三天,相关部门在一些重点位置和其他被人为破坏比较严重的地方增加监控探头,进一步加强城区绿地的管理和养护。同时,记者还与如皋市公安局取得联系,市公安局也在第一时间对毁树线索进行了跟踪处理,最终锁定了犯罪嫌疑人并将其抓获。

  《如皋零距离》以媒体监督“小杠杆”,撬动社会治理大效能,秉持真挚的为民情怀,联合多部门把每件“小题”都“大做”,成为解决群众关心问题、强化执政能力建设的有力抓手。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如皋零距离》在报道中还特别注重全媒体展示,除每周一在《如皋日报》刊发,还在如皋市广播电视台的《如皋新闻》中播发,并每周二在“如皋发布”微信公众号、“皋端”视频号、“如皋广播电视台”抖音号、“如e如皋”客户端同步推出。

  截至目前,《如皋零距离》已推出20余篇报道,仅微信公众号阅读量就达30万,引发市民热议,并受到市民一致好评。这其中,单篇阅读数据也是值得关注的。专栏第一期的阅读量只有4000+,两个月后的单篇报道数据就突破了2.3万,除了点赞,留言中还有许多中肯的建议和暖心的肯定。

  总体来看,《如皋零距离》栏目有效地发挥了舆论监督、民生帮忙的职责,揭露问题,推动改革,为构建公平正义的社会环境贡献了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