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分享到:
- 全屏阅读
- 放大
- 缩小
- 默认
国产书刊印后设备稳健增长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时间:2024-11-27
本版图片均为资料图片
书刊印后加工设备制造是印刷工业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技术发展水平直接反映一个国家的工业实力和科技创新能力。近年来,我国书刊印后设备制造业持续快速发展,以数字化、智能化、网络化为核心特征的新一代信息技术在书刊印后加工工艺和设备中得到广泛应用。书刊印后加工设备在快速换版、一键启动、智能生产、机器人作业等创新技术的驱动下,实现了高效率、高质量的自动化生产。
书刊设备制造迎机遇
我国书刊印后加工设备市场规模持续扩大,成为全球设备制造市场的重要力量。从全球最具活力的2024年德鲁巴印刷展上可以清晰看到,有58家中国印后设备制造商参展,创历届之最,彰显当今中国制造的硬实力。这主要得益于国内经济稳步增长、工业化进程加速推进及国家政策扶持。
从增长趋势看,我国书刊印后加工设备制造业仍将保持稳健增长。一方面,随着国内印刷产业的转型升级,对高端、智能装备的需求持续增长;另一方面,国家加大对设备制造业的扶持力度,推动产业创新发展。此外,国际市场的逐步恢复也将为我国装备制造业带来新的发展机遇,一些设备制造企业甚至每年以25%—30%的速度实现外贸的跨越式增长。
整体来看,今年是我国书刊印后加工设备制造业创新的一年、收获的一年。我国印后设备制造已具备较强的自主研发能力,形成了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技术和产品。从书刊印后加工大型联动设备到小型、微型设备都充满了自动化、数字化、智能化和网络化元素,创新技术的赋能为书刊印后产业转型升级提供了动力源泉,给书刊印后产业注入了蓬勃发展的新生机。
但需要注意的是,大部分印后设备制造商都还停留在做大众需求的产品阶段,只着重于解决最基本的“怎么做”和“做得了”,导致外观、性能相仿的设备众多,创新能力不足、同质化严重,忽视了解决“做得好”的问题,这些短板必须引起书刊印后加工设备制造商的高度重视。实际上,在书刊印刷加工中,最重要的是书的品质,从设备来解决问题是设备制造商“做得好”的能力体现和应有职责。许多遗留至今的瓶颈问题,只有通过科技创新才能突破。
印后硬件持续升级
在技术进步的推动下,书刊印后加工设备不断实现产品升级和换代,智能化、自动化水平显著提高,部分领域已达到甚至超过国际先进水平。
从我国裁切设备的发展看,近几年在攻克裁切精度薄弱环节上取得进展,国望、国威、大鹏、利通、戴氏、华岳等裁切精度都达到±0.01毫米的世界先进水平,且国望裁切辅助配套设备已赶超欧美品牌,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高端裁切装备创新发展之路。
折页和锁线机方面,折页智能生产联动线可实现同一本书不同书帖的同时、同速、同量生产,自动化作业改变了传统折页生产方式。随着短版、小批量、按需印刷的活源日益增多,对锁线机自动化、智能化提出新要求,快速设定、短时换版成为重要的衡量指标。配锁智能生产线可节省使用场地,提高劳动生产率,体现快速、简便、灵活的新理念。
胶订联动线方面,市场竞争异常激烈,深圳精密达、平湖英厚、深圳高登、新乡布端克斯、大连天泰紫光等都推出自动化、智能化、数字化的最新机型,也同步于当今胶订联动线的最新前沿技术,给印企带来不同需求、不同层次、不同价位的选择。伴随数字印刷的快速发展,也给数字印后设备的发展带来机遇,深圳精密达、平湖英厚、温州锐光等设备制造商都研发出最新的数码短版胶订线。
精装联动线方面,尤其是图书装订中工序多、工艺流程长、组合机组多、加工复杂的系列成套设备,其制造难度可想而知。浩信打造的全线精装智能生产线已完成产业链闭环,在折页、配页、锁线、精装本全线生产的过程中,所有参与设备均是自主研发。
软件研发一键启动
如今,我国印后工业软件的研发和应用已进入成熟期,它简化了印后工艺流程、改变了传统印后生产方式,过去生产数据手工录入如今已转换成通过CIP4直接采集JDF格式的生产数据文件,实现一键快速启动。
应用软件是印企智能生产管理和控制的核心,是推动印企转型升级、打造智能工厂、提高生产效率及品质的重要支柱,具有现实价值和战略意义。如设备制造企业推出的工业互联网平台,具有实时远程监控设备产量、状态的功能,采集的大数据可为印刷企业提供联网设备全方位的数据展示和分析,为印刷各部门的产值绩效管理提供及时可靠的数据支撑。同时支持印刷数字化工作流程,无需人工干预即可对印刷和印后设备发送工单指令,可与主流ERP、MES系统集成。
(作者单位:上海市印刷行业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