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密达:

从单体到系统 共建数字化印后生态

作者:本报记者 王勤 祝小霖 牟艺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时间:2024-11-27

精密达智能联动线在印刷企业广泛应用。

科德教育携环保油墨亮相国内外展会。


  作为我国印后装订设备研发生产的龙头企业,深圳精密达智能机器有限公司通过精工细作、系统集成,成为智能装备领域的佼佼者,核心技术保持国际领先地位。身处我国改革开放前沿,深圳精密达智能机器有限公司董事长郑斌对国际国内市场动向和行业发展有着敏锐的洞察力,凭借专家型企业家的事业心,让精密达在装备研发生产中始终瞄准世界一流。郑斌日前在接受《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要通过智能化系统集成,推动深层次产业协同,让产业优质资源在更广范围内得到充分流动。


  行业自我迭代驱使产业链协同


  “设备制造商就像我们未来战场的武器制造商。未来战场的形态,要求我们用相应的科技和武器来应对。”郑斌认为,作为印刷设备制造商,必然要对未来形势进行分析,提前研判未来市场发展。

  在郑斌看来,印刷行业经过改革开放40多年的发展,产能过剩、供过于求,低水平低价竞争导致行业“内卷”加剧。当前,我国正处于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今年以来,外部环境复杂性严峻性不确定性明显上升、国内结构调整持续深化等带来新挑战,行业的主要矛盾变为发展要求和行业现实的矛盾,包括面临交货周期越来越短、质量要求越来越高、招工越来越难、智能化发展突飞猛进、大中小批量生产等挑战。

  从行业自我迭代的现状分析,郑斌表示,这要求全行业改变传统产业链的生产方式和管理模式,实现生产数字化、设备智能化、产业链优化、数据驱动决策和协同创新与合作等多方面的提升。“由衷希望出版印刷全产业链能够真正携手,通过资源共享、协同行动和集成发展的方式,构建政产学研用金联动机制,聚合优势资源,推动技术创新、示范应用和产业发展,促进出版印刷业共享、共进、共赢。”


  系统集成实现单体到体系的进化


  印刷装备是生产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印刷企业进行产线布局的“骨架”。在如今印刷企业生产周期越来越短、产品质量要求越来越高、产能冲刺越来越密集的现实背景下,各自独立、自成一体显然行不通。郑斌表示,需要从单体到体系进化,实现智能化的系统集成。

  系统思维,包括降低系统的采购成本、使用成本、用工成本、维护成本。“更高速的生产设备、更少的维护保养、更简单的操作技术,以及自动化全生产流程、生产管理MES系统应用、持续系统化培训,成为印刷企业对印刷设备的共同要求。”郑斌认为,以前的单机思维已经落后,要更加系统化地思考问题。部分企业在选购设备时仅考虑现在状况或仅看单机是否适合生产,这从整体系统角度看不一定是合适的。

  当然,系统集成也是有“指标”的。“如果简单地把一流、二流、三流设备连在一起,仅仅是串联系统,整体效率将会以其中最低可靠性的设备效率作为整条连线效率。”郑斌告诉记者,三流设备故障率高、智能化应用不足,一旦串联,将会引发整条线的故障率垂直增长。因此,需要瞄准一流,提升系统的整体智能化水平。


  推动印刷装备迈向价值链中高端


  作为民族制造企业,精密达肩负着技术集成创新,助力出版印刷高质量发展的使命和任务。在印刷装备迈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的进程中,精密达在提高单件印刷装备智能化的基础上,更注重印刷装备发展的系统性和协同性。

  “从产业结构看,印刷流程复杂、工序繁多,出版单位、印刷企业、设备制造等单位之间仍然存在‘不通气’的问题,形成创新孤岛。”郑斌认为,要通过推动深层次产业协同,形成产业合力,共建数字化印后生态。

  如今,在传统印后数字化方面,精密达最新开发的第四代人工智能胶订联动线已在湖南天闻、贵州新华、上海中华、浙江新华等行业领军企业应用;在数字化印后方面,虎彩印艺、河北铭成等均已应用从纸卷到成书的全联线。郑斌表示,实现全产业链的联合,首要考虑的是把印前、印刷、印后连成一条线,数码印刷技术让其变为可能。未来印刷装备发展必定是数码和传统的结合,印刷生产流程将一键转化为“连续印刷—连续折页—成书”,从而为印刷企业开辟更广阔的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