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城美文荟萃一书

作者:卢坡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时间:2024-11-12

  乾隆四十二年,刘大櫆八十初度,主讲扬州梅花书院的姚鼐为恩师刘大櫆作寿序,序文借《四库全书》纂修官周永年、程晋芳之口道:“昔有方侍郎,今有刘先生,天下文章,其出于桐城乎?”陈平原先生曾指出姚鼐善于作文,借寿序这一特殊文体,又借友人弟子之口称赞方苞、刘大櫆之文,也把天下文章与桐城一地联系起来。陈先生看出姚鼐行文委婉的一面,细读此文,我们也能从中感受到姚鼐自信的一面,即对于方苞、刘大櫆,乃至自己的文章的自信。姚鼐之后,曾国藩在《欧阳生文集序》中再次重复了姚鼐的观点,并明确提出“桐城派”,“天下文章,其出于桐城”的说法遂流播于世。

  以方苞、刘大櫆、姚鼐为代表的桐城派作家确实创作了不少佳作,但桐城派绝非仅有此“三祖”,绵延200余年的桐城派作家不下千人,作品更是盈千累万。为让一般读者也能领略桐城派名家的佳作,多种相关选本应时而生,其中江小角、杨怀志、方宁胜编著的《桐城派古文品读》,特别适合一般读者,并颇有特色,故笔者乐于将阅读此书的一些心得体会和感受稍作梳理,与读者分享。

  立意精善。唐王维曾言“凡画山水,意在笔先”,清王原祁言“如命意不高,眼光不到,虽渲染周致,终属隔膜”,立意对于一篇文章、一部作品的重要性可见一斑。从《桐城派古文品读》前言看,编著者除为读者品读古文外,尚有教人作文之意,如“桐城文章讲究‘义法’,所谓义就是‘言有物’,所谓法就是‘言有序’,内容与形式要统一。一篇文章要写得好,既要有充实的内容,又要讲究形式章法”。编著者怕读者不明其教人作文的苦心,又进一步解释:“具体来讲,就是要做到姚鼐提出的‘义理、考据、辞章’。义理就是一篇文章要有明确的写作宗旨,要有一定的思想内涵,要表达鲜明的立场;考据就是要有材料作支撑,内容要厚实丰富,不能空洞无物;辞章就是富有文采,雅洁可诵。”另外,编著者还有意从桐城派作家的著作中发掘其蕴含的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契合的优秀因子。比如以民为本的价值取向、与时俱进的创新精神、矢志不渝的爱国情怀等。这些无不体现出编著者立意之高、立意之善。

  体例精备。再高的立意也需要好的体例来实现。此书体例完备,选文之前先是对作者生平加以介绍,选文之后是详细的注释,再其后则是有关此文的品读。作者生平著述考证翔实,有些评论十分精彩,如介绍刘大櫆生平后接言,“其散文长于气势,富有文采,有时难免有怀才不遇之感,于时弊亦间有指摘”,这为理解其文章提供有益参考。注释简明准确,难解字词、典故、人物、古迹皆在解释范围之内,方便阅读。注释之后还有品读,这一块尤见功力,既与前面的作者生平介绍、注释相呼应,又善于抓住文章的特色,把选文的精彩之处发掘出来。个案的精彩解读与前言的总论相结合,总论不至于空言无实例,个案不至于散落无串联,正前后呼应。

  选文精当。桐城派作家如山,文章似海,哪些文章入选?这就颇见选家的眼光。通览目录,记、序两类文体所选尤多。就杂记而言,方苞《狱中杂记》、姚鼐《登泰山记》,洵为名作,自然入选。刘大櫆《游碾玉峡记》、姚鼐《观披雪瀑记》等游记亦入选其中。笔者曾赴龙眠山碾玉峡游赏,“溪水自西北奔入,每往益杀,其中旁掐迫束,水激而鸣,声琮然,为跳珠喷玉之状”,刘大櫆落笔生辉,能曲尽此景之妙。编著者收录这样一些文章,除善于发现美文外,或另有一番助力文旅发展的淑世情怀。就序体而言,张英《龙眠古文初集序》、方苞《送王箬林南归序》、刘大櫆《送姚姬传南归序》、姚鼐《刘海峰先生八十寿序》、曾国藩《欧阳生文集序》、吴汝纶《天演论序》等,皆入此选。这些序作虽有书序、赠序、寿序的差别,但皆为佳作,同时对于了解桐城派的发展乃至于时代思潮的演进亦不无裨益。

  从以上所述可知,《桐城派古文品读》立意精善、体例精备、选文精当。除此之外,装帧亦颇精美,版式舒朗,开卷者自不难体会。有以上四精,称是书为精品,当不为空言。读者可在细细品读中感悟中国古代散文之美。

  《桐城派古文品读》

  江小角 杨怀志 方宁胜 编著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集团

  安徽大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