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分享到:
- 全屏阅读
- 放大
- 缩小
- 默认
探索合肥悠久历史文化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时间:2024-11-12
《合肥古代文明》以时间为序,沿着朝代变更的脉络结集了从新中国成立至今的考古发现,以各地市古代文明陈列展的框架为基础,通过古代文物、遗迹、故事、典籍展现了包括合肥长丰、肥东、肥西、巢湖、庐江地区在内的合肥古代文明发展进程和文物所折射的历史文化。
二水合肥、南北交汇,名字的注解暗合着合肥这座城市曲折发展的原因。在第三章《秦汉时期的合肥》中《合肥城址变迁》一文中,作者引述司马迁《史记》,解释合肥之名:即“郢(楚国都城)之后徙寿春,亦一都会也。而今合肥受南北潮,皮革、鲍、木输会也”。而郦道元在《水经注》中写道:“盖夏水暴长,施合于肥,故曰合肥。”合肥的发展以自然条件为基点,与政治、经济、军事的要素交相汇合。
沉寂无声的遗迹和文物,揭开合肥神秘的面纱。三国古战场、南北朝时期南梁北齐,军事重镇、政治中心的地位注定了合肥这一片土地从不平静,历史也早就悄然在这里深埋下文化的种子。书内展现了现代人起源之地之一——巢县早期智人遗址、“2019年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入围终评”项目之一——肥西三官庙夏朝遗址、神秘的战国皇朝墓葬——巢湖北头山战国墓群、沉睡湖底的古城——陷巢州遗址、千年未解之谜——王乔洞石窟无头佛像等代表性遗址和文物。书中介绍了巢湖水下迷城、斛兵塘、王乔洞石窟佛像无头之谜、合肥北宋包拯家族墓群等相关历史遗迹,并佐以翔实的史料、文物考证,为合肥串联起历史发展的进程,标注出真实可考的文化脉络。
书中提到合肥出土的买地券,对研究各历史时期合肥地区古代行政区划及地名变迁有着重要意义。一般来说,买地券中基本记载了墓主人生前住址和死后所葬之地,具有较高的真实性。如李武的买地券中提到他是庐州都督府合肥县永宁乡直都营人,由此可以看出当时的行政区划是府—县—乡—营四级制度。
在熟悉的地点,寻找合肥的前世今生。“我家曾住赤阑桥,邻里相过不寂寥。君若到时秋已半,西风门巷柳萧萧。”南宋才子姜夔曾在合肥留下了脍炙人口的诗句,如今赤阑桥原址已无从考据,但“赤阑情结”已深深地镌刻在合肥人的记忆中。合肥的历史遗迹,往往散落在城市的各个角落。我们不知不觉间漫步而至,也许就触发了某个历史留下的神秘之境,得以一窥合肥的前世今生。
淮河路东段是合肥最为繁华的区域之一,集合肥吃喝玩乐之大全。想必每个合肥人小时候都听说过张辽横刀立马、以少胜多的英雄事迹,更难以忘却逍遥津里令人眼花缭乱的游乐设施和童年的快乐时光。而“教弩台”也位于此,《合肥古代文明》中记载了这座建筑——百姓俗称其为“曹操点将台”,台高约5米,面积4269平方米。嘉庆《合肥县志》载:“魏之重镇在合肥”,魏主曹操曾四次莅临合肥,筑此高台教练强弩兵将,以御东吴水军。
在巢湖北岸地区,岸线向北弯曲成一个面积约50平方公里的半岛,这个半岛区域,历史上是合肥县和巢县的交界之处。半岛内从北向南分布着连绵的山峦和港地,这一地区分布着特别的传统村落,当地人称为“九龙攒珠”。据书中记载,“九龙攒珠”型村落和巢湖地区的江西移民密切相关,从宋金两朝对峙时期开始,江淮地区就陷入了长期的战争,人口逃散严重,于是明朝政府从江西、皖南等地迁移了大量人口,他们离开故乡,穿越长江,来到陌生的土地,开始建设村庄。
时光镌刻在文物身上的痕迹由考古学家探索,而合肥人代代相传的文化敬畏却烙印于身。敬书重墨,我们从未敢忘却自己来自何方;展望未来,生活在我们这座城市的年轻人会越来越多,当他们开始认识合肥并有意识地对外传播这个城市时,首先就会激荡起对这座城市的历史与文化的自豪感。希望本书的出版能够让更多人系统地了解合肥的历史,为打造更丰富更立体的合肥城市形象尽一份薄力。
《合肥古代文明》
钱玉春 主编
安徽美术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