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分享到:
- 全屏阅读
- 放大
- 缩小
- 默认
高爽:
每一次出发都是崭新的开篇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时间:2024-11-07
你看到我时,我在纸上,你看不到我时,我在采访的路上。
——高爽
高爽(左六)在辽宁省本溪满族自治县为小学生上历史公开课。
(本版图片均由受访者提供)
“每一年过记者节,我都会在自己的朋友圈里写上这样一句话:你看到我时,我在纸上,你看不到我时,我在采访的路上。祝我们每一位新闻人永远年轻,永远热泪盈眶!”28年,在历史的长河中只不过是波翻浪涌的一瞬,但在人生的长河中,却占据了大半个从业的时光。从事新闻工作第28个年头的辽宁日报北国融媒体中心副主任高爽,在刚刚揭晓的第18届长江韬奋奖获奖公示名单(长江系列)中名列其中。高爽在接受《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记者采访时说:“新闻是历史的底稿,见证历史、记录时代,是我们身为新闻人的价值,也是我们永远的荣光。”
每一次抵达 都要走进群众心里
“刚当记者那年,我跟报社的前辈,我们叫他功熹先生,采访过一位县人民医院的院长,一位医德、医术俱佳的外科医生。他和功熹先生的一段对话给我的职业开篇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高爽对记者说,那次采访结束,在吃午饭的时候,院长跟功熹先生说,就不陪您喝酒了,我们拿手术刀的,手不能抖啊。功熹先生听完,立刻回了一句:“我们拿笔的,手也不能抖啊。”
高爽说,她很庆幸在自己职业生涯之初听到了这样的话。手抖,写不好字,心不正,做不好新闻。
“12年前,我做了一件在别人看来挺离谱的事,在做了3年多的新闻部门主任后,我给报社领导写了一封信,请求辞去主任一职,重新做一名普通记者。”高爽说,当时大家都在议论,是因为工作没干好还是在闹情绪?其实都不是,只是因为她发现自己手中的笔越来越涩了,文字越来越苍白,内心的恐惧一天比一天强烈,“我怕自己有一天不会写了”。
那一年,高爽41岁,她选择了重新出发。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决胜脱贫攻坚之年,他们推出了一个系列策划——《大地情书》。这是高爽记者生涯中最特别的一次采访,他们5组记者,选择了省内5个有代表性的村庄进行蹲点调研报道。当时报社领导给他们提出的要求是,不仅要写出小康社会的新图景,更要写出乡村群众的心灵成长史。为了完成这个任务,他们每个人都在村里住了超过一个月的时间。一个月的时间会产生什么样的变化呢?刚进村的时候,老乡们接受采访,通常会问这样三句话:“你让我咋说?”“我这么说行吗?”“我说的你敢写吗?”三句话里隐含的是同样的意思,他们不信任记者了,不相信记者可以传递他们的心声。
一个月后,高爽认识了大半个村庄的人,大家都习惯了她每天举着自拍杆在村里走来走去,很多人说话的时候都忘了她是记者。在这5封大地情书里,他们所描绘的小康的样子,就是从泛黄的玉米地里钻出来的胡青林,全身挂满尘土、脸上充满丰收喜悦的样子;就是25岁的农妇吕明阳,在城里卖完粮食后,走进影院看了电影《我和我的家乡》,喝上了秋天第一杯奶茶后满足的样子;就是住进新房的徐红春,特意让师傅给做了全村最大的几扇窗户,大声喊出“我要亮堂、我喜欢亮堂”的样子。
“我们完成的不仅是一次采访任务,更是一次有价值的生命体验。我们一直在讲新的媒体技术带来的挑战,但这一次次的出发让我终于明白了,我之前所担心的自己再也不会写了,其实真正担心的是身为新闻人的我失去与时代、与土地、与人民的连接。”高爽说,他们的每一次出发,就源于这份恐惧,而他们每一次所要抵达的,就是历史的深处、时代的高点、群众的心里。
每一次策划 都要当作一场“战役”
早在新闻生涯之初,高爽就以勤奋多思奠定了自己的职业底色,并很快在同辈中脱颖而出,在30岁时成为辽宁日报社仅有的两位首席记者之一,经历了时政、经济、科教等多岗位的新闻训练,取得众多新闻奖项。
2015年,在庆祝抗战胜利70周年之际,她和她的报道团队用了数月时间,走遍东北抗日遗址,采集了上百位老人的口述历史,推出系列策划《中国东北角之文化抗战》。
2016年,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之际,她和她的报道团队重走长征路,穿越大半个中国,走遍全国19个省市,重新梳理了从1921年到1949年这28年间党和军队的纪律形成史,推出长篇报道《铁纪·铁流》,摘取中国新闻奖一等奖。
2021年,庆祝建党百年之际,高爽和她的报道团队再次踏上新闻的“长征路”,走遍全国,踏访革命遗址遗迹,推出主题报道《人民至上》,讲述百年红色历史中我党与人民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的感人故事。这一作品获得中国新闻奖二等奖。
2018年,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之际,高爽和同事采写了长篇通讯《一幢楼和一个县》,从辽宁桓仁满族自治县一幢73年的老旧办公楼入手,透视桓仁改革开放40年的发展历程。40年“官不修衙”的故事,感动了众多读者,在网络上收获了“零差评”的反响,再次获得了中国新闻奖二等奖。
高爽来自一个有着优良新闻传统的省级党报,这里诞生过范敬宜等新闻名家和《莫把开头当过头》等新闻名篇。保持对新闻事实的深度追问和独立思考,以创新的意识实现新闻传播效果的最大化,是她对前辈作风的继承和始终的追求。高爽对记者说,在融媒时代,她将和团队继续探求使主流媒体具有强大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的新空间、新作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