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横店)国际影片交易会暨第二十六届全国影片推介会举行:

抓住年轻观众,就是抓住未来

作者:本报记者 齐雅文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时间:2024-11-06


共有160余部影片亮相第二十六届全国影片推介会。 主办方 供图


  “年轻观众走进影院的意愿正在下降”“今年头部影片扎堆大档期的现象并没有得到缓解”“电影的商品属性在提升,但是影院的综合能力在下降”……在日前举办的中国(横店)国际影片交易会暨第二十六届全国影片推介会上,业内专家学者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分享交流,从对电影市场的深刻洞察,到对影院供片差异化的积极探索,内容涵盖了电影行业上、中、下游的诸多方面,为电影行业未来的发展提供了多元化的思路和方向。


  年轻观众热情不足


  会上,不少发言人在分享自己的心得时,都选择用数据说话,直观的数据可以反映出很多现象。

  上海电影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戴运给出了一组数据:今年,24岁以下的观众购票占比从2019年的37.9%下降到去年的25.5%,也就是年轻观众走进影院的意愿在下降。

  电影市场研究机构拓普咨询创始总裁程飞也给出了一组数据:20—25岁的“00后”年轻群体占比,已经从2019年的38%下降到去年的24%。

  为什么会这样?戴运进一步分析,年轻一代观众观影的热情在消减,电影的地域性偏好在增强。不同电影因为地域性不同,在票房表现上也有很大的差别。电影的商品属性在提升,但是影院的综合能力在下降。观众比任何时候都更加追求兴趣消费和情绪价值,也比任何时候都更加讲究性价比。

  程飞则认为,由于影片内容年轻化仍然不足,导致了目前年轻观众的不断流失。“市场迎合年轻受众偏好的影片数量仍然相对较少,如今年国庆档上映的11部影片中,只有《749局》《欲火之路》两部影片在受众上相对偏年轻,其余影片都是更加偏年长或者亲子。可以说,对新一代年轻人观影消费的培养已经迫在眉睫。”

  程飞还提到了一组数据:今年1—9月,大盘累计票房仅有346.3亿元,同比下降24%。

  从今年上游提供的影片来看,头部爆款内容非常匮乏。今年上映的新片中只有13部票房在5亿元以上。市场影片票房集中度并没有因为头部内容减少而有所下降,这也意味着腰部和尾部影片未来的投资风险将不断加大。

  程飞还表示,今年头部影片扎堆大档期的现象并没有得到缓解,特别是假日档期累计票房贡献了今年大盘的三成,而普通档期严重缺乏优质影片。


  摆脱依赖主动求变


  面对今年电影市场的新形势,许多从业者已经清醒地认识到,影院必须摆脱对大档期的路径依赖,院线唯有摒弃同质化的内容和模式、主动出击才能抢占市场,进而实现整个行业的市场化、高质量发展。

  “现在是我们需要思考如何与年轻观众进行电影内容互动的时候。”戴运认为,中国电影整体消费环境已经迈进了存量市场。在存量市场时代,兴趣消费会变成年轻一代的核心驱动力。对院线而言,院线不能将自己只是定义或者限制在渠道的角色当中,需要有一种框架,要成为更加主动和提供互动的平台。

  为此,上海电影做了很多尝试。例如,不断打磨影院的多元产品,提升影院体验度;打通子影院和加盟影院背后的流量,让IP的开发运营和发行放映不断加深融合;和领先科技企业做异业合作,打造极致的观影体验;与各个跨线品牌打造更多影院云产品,跟一些电影类的公司打造更加丰富的影院场景。戴运也希望,在未来的影院建设中,硬件上可以进行不断创新和尝试,让年轻人更喜欢影院的沉浸式体验。

  由中国电影资料馆牵头成立的全国艺术电影放映联盟(以下简称全国艺联)从2016年开始进行多种形式的专线发行实践探索。8年来,全国艺联面向广义的艺术片电影分众领域,从内容供给、渠道建设到观众培育等方面进行专线发行的深耕。

  去年,全国艺联的工作也有了进一步的调整优化,把影院的精细化管理做深做实。中国电影资料馆助理研究员、全国艺术电影放映联盟选片负责人王笑楠介绍,他们的主要做法是在现有的加盟影院基础上,进行进一步优选、组建核心影院圈和艺联旗舰店,然后给这两个更细化的圈层匹配上差异化的片源以及相应的配套资源。“这个核心影院圈的挑选原则主要是影院过往对于艺联专线影片的排映效果,综合表现优秀的就会第一批加入核心影院圈。”

  王笑楠还重点提到了策展思维,这是供片差异化的核心关键词。王笑楠表示,大家一般理解的策展可能属于商业节展的范畴,但是对影院来说,策展的本质就是培育观众的观影习惯。

  “我们可以把策展思维埋到院线片发行放映中去。”王笑楠介绍,全国艺联曾经策划了音乐季主题,每部影片全都单独走上映的流程,时间上也不完全相连,但是在宣传推广的时候会强调主题的衔接性,正式上映的时候也都会进一步拓展和积累相似类型影片的受众。因此,前来观影的人群除了传统的电影迷,还有音乐迷、摇滚迷、歌剧迷、戏剧迷等,这些人群也自然被拓展为艺术电影的受众。


  市场逐步有序恢复


  中国艺术研究院教授支菲娜提出,电影行业在改革的过程中要做到三个尊重,即尊重艺术规律、尊重市场规律、尊重管理规律。具体来说,尊重艺术规律,即要重新认识主旋律的开放性内涵,要尊重艺术家、尊重创作者;尊重市场规律,即对电影市场要进行市场化和产业化的深入改革,通过分线发行触达更广大观众群体;尊重管理规律,当务之急是要落实促进观众进影院消费。

  支菲娜说:“我们看到行业目前面临着一些困难,但是大家到这里来并不是抱头痛哭,也不是来抱团取暖,而是一起想办法的。电影产业化改革从2003年开始,至今经历了20余年的历程,电影市场实现了几倍甚至几十倍的增长,这对我们来说既是成绩,当然也是压力。”

  虽然今年整体的电影市场仍面临着较大的困境和挑战,但在某些层面上仍然可以看到,市场正在逐步恢复。

  程飞提到,从内容供给端来看,影片上映总数量已恢复至2019年的水平。今年1—9月,上映新片数量是375部,仅比2019年同期少13部,其中国产片数量回暖尤其明显。今年1—9月,国产片共计上映309部,数量已略超2019年同期的水平,充足的内容供给为维持电影票房基本盘提供了重要保障。

  从今年档期的情况来看,假日大档期的市场恢复迹象较为明显。今年春节档、“五一”档分别创下了该档期影史第一、第二的票房成绩,而刚刚过去的国庆档虽然整体票房不尽如人意,但从单片表现来看,《志愿军2:存亡之战》票房已突破11亿元,大幅超过前作,中国电影类型化、工业化不断成熟。此外,国庆档的首日预售成绩也创下了近3年新高,一定程度上反映出观众的观影热情仍在,只要有符合观众需求的影片,观众仍有意愿走进电影院。

  “尽管当下的电影市场仍然面临着较多挑战,但值得肯定的是,今年电影市场基本面并没有发生根本的变化,关注电影质量和观众需求仍然是市场持续扩容的关键点。”程飞认为,目前全年影片备案项目数量持续稳定恢复,从这些影片的备案内容不难发现,中国电影人在创作中更加聚焦观众和市场需求,相信电影市场破局指日可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