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甘岭》:

英烈不朽 精神永续

作者:杨雯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时间:2024-11-06

  岁月让山河改以颜色,但也使精神积厚流光。

  巍巍中华,从来不乏英雄的传说,在口耳相传中凝成宝贵的历史记忆。近期在央视一套黄金时段播出的电视剧《上甘岭》以1952年上甘岭战役为背景,讲述了中国人民志愿军在极端艰苦的条件下,依托坑道工事,与“联合国军”进行43天的殊死搏斗,最终粉碎敌军的“金化攻势”,扭转了朝鲜战场局势的军事奇迹。该剧带领广大观众尤其年青一代随着英雄的脚步,穿越历史的烟云,重返上甘岭战场,直面历史、见证中国人民志愿军让人血脉偾张的英勇壮举,感受、体悟、传承历经72年风雨始终生生不息、历久弥新的上甘岭精神。

  上甘岭战役为什么打,怎么打,怎么能打赢,对今天影响是什么?这是一部战争题材剧必须回答的问题。尤其是今天,许多年轻观众对这场战役的理解不够全面,并不了解这场战斗为何必须这样打,更不清楚为何要死守高地,未完全理解志愿军坚守的43天在军事史上的深刻意义。为此,《上甘岭》独辟蹊径,不仅仅局限于高层视角或个人故事,而是让“上甘岭”本身成为主角,通过一帧帧震撼画面让英雄们的故事具象化。剧中深度剖析了上甘岭战役的战略战术博弈,无论是对“零敲牛皮糖”朴素易懂的战术表达,还是对“步炮协同”理论的巧妙理解及运用,抑或是“挖山筑城”的坑道工事以及敌军炮火封锁的规律呈现,这些设置和桥段,展现了我国志愿军战士在装备实力明显不对等的情况下所拥有的非凡智慧。

  此外,剧集设定了多角度叙事,不仅有我方战地高层对战术的实时分析,还呈现了毛泽东与周恩来在国内的对策讨论,此外还有美军在五圣山南麓村庄对上甘岭及其周边地区的疯狂进攻,力图全景式呈现上甘岭战役的多重维度,也令当代青年对上甘岭精神有更深刻的理解和共鸣。

  “特功8连”群像的塑造是剧集的一大亮点。抗美援朝战争可谓“一寸山河一寸血,一抔热土一抔魂”。上甘岭战役中,志愿军用身体当武器,敢于与敌人同归于尽。《上甘岭》中,塑造了100多个有名有姓的角色,并且每个角色都不仅仅是虚构的戏剧形象,他们背后都站着一个个真实可触、血肉丰满的历史原型。他们在抗美援朝战场上不屈不挠、团结战斗、浴血奋战、严守纪律的精神,打破了美军不可战胜的神话,诠释了上甘岭战役的重要意义。

  不过,《上甘岭》没有止步于此。该剧不仅体现了志愿军的勇敢无畏,还有我军指战员的智慧,他们不仅是钢少气多,而且拥有技术战术,擅于运用头脑。以秦基伟和段显峰为代表的我军各级指挥员,在面对“联合国军”绝对优势的科技、火力面前,敢打敢赢,除了有一往无前的勇气和视死如归的精神,同时还拥有高超的战术思想,先进的作战理念,温暖的人文关怀。

  黄轩饰演的段显峰是剧中的核心人物,也是全体志愿军英雄的一个缩影。作为一线指挥员,段显峰刻苦钻研步炮协同中的弹幕徐进战术。他经过刻苦钻研,首先是将弹幕安全距离缩短到只有美军的一半。但为了降低伤亡,争取更大战果,他继续以无畏的勇气不断实验,持续将安全距离缩短。直到最后,他为了完成任务,将安全距离缩短至50米,牺牲在完成使命的冲锋路上。这个集合众多志愿军英雄于一身的虚构人物,不仅彰显了我军传统,而且启迪了今天的强军之路——在未来战争中,我们基层的指挥员也要像他一样拥有钻研精神,不断去掌握高科技装备,掌握现代化战争的规律。

  王雷饰演的15军军长秦基伟,历史上确有其人。在他的身上,中国将领运筹帷幄的战术智慧和果敢刚毅的军人风骨一览无遗,他虽然上学不多,但自学成才,是具有先进头脑、高超战略思考的将才。他既强调战斗意志、战斗精神,又接受先进战法,尽可能降低伤亡。他不只是70多年前将领的代表,更是当下及未来的表率。

  此外,袁文康饰演的八连连长冯百胜、潘斌龙饰演的连指导员胡满仓、冯绍峰饰演的谈判翻译莫远、王挺饰演的第三兵团副司令员王近山等角色,也各自书写着志愿军对阵地的坚定坚守与冲锋精神。

  597.7、537.7,上甘岭两个高地的海拔高度可以丈量,而背后中华民族精神的高度无法丈量。今天,我们以《上甘岭》纪念一位位远去的英雄战士,更启示前仆后继、薪火相传的后来人;既为伟大的中国人民志愿军,也为英雄辈出的中华民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