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分享到:
- 全屏阅读
- 放大
- 缩小
- 默认
《长江文化AI绘》大型融媒体报道
让读报变得“有声有色”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时间:2024-10-22
金秋十月,《江南都市报》以一场前所未有的媒体创新,为长江文化注入了新的活力。在习近平总书记再次考察江西一周年之际,10月13日,《江南都市报》创新推出《长江文化AI绘》大型融媒体报道,以全国首创的八连版AI动效报纸为主体,集MG动画、H5、海报等融媒体传播为一体,全方位挖掘江西段长江文化的鲜明特色,为擦亮中华文明重要标识、发展文化新质生产力和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赋能添彩。
AI赋能 报纸“能说会动”
这两年,AI大热,AI技术快速更新迭代,它更紧密地与老百姓的日常生活相连接。如何让AI为新闻创作增色添彩?如何在新媒体传播中先声夺人?《江南都市报》此次推出的《长江文化AI绘》大型融媒体报道,不断探索在AI技术上的升级革新,从文生图、图生图,到图生视频,实现了让报纸“动”起来,让读报变得“有声有色”。同时,通过H5形式实现用户交互的长江主题作品,这在全国也颇为鲜见。
展开《长江文化AI绘》长卷,一幅幅生动美丽的画面映入眼帘。“微笑天使”江豚宝宝可爱至极,在它的带领下,受众步入跨越千年的时间隧道;繁忙的长江水道和欣欣向荣的浔阳城,既熟悉又陌生,是AI绘画为这座城市注入了更多未来的想象;依山傍水的白鹿洞书院仙气飘飘,或许这就是AI思维里远离尘嚣的纯净之气;伏鸟双尾青铜虎、双面神人青铜面具、鹿耳四足青铜甗、青铜雁鱼灯,这些江西省博物馆里的镇馆之宝,被AI“拂去”了历史的尘埃,焕发出新的光彩。
AI“展开”想象的翅膀,创新绘画了江豚、书院、青铜器等40多个不同主题的重要元素,打造出长江文化新场景。它还让《长江文化AI绘》长卷变得完全不同于传统报纸的平面化视觉,通过AI技术加持,融合各种主题元素的声音和动态画面,给人耳目一新的“读”报感受。
值得一提的是,《长江文化AI绘》长卷的每一个篇章都附有一个二维码。读者扫码后,就能看到版面上的白鹿洞书院、青铜器立即“动”了起来,白鹤展翅飞过,江豚在水中嬉戏,配上背景声音里动人的瓷乐、稻田里的蛙叫,使得整幅长卷的画面更生动,场景更可感。读者在体验人工智能的奇特魅力时,如同亲临每一个现场。
内容丰富 故事讲述生动
文化给予发展怎样的力量,时间会给出答案。《长江文化AI绘》大型融媒体报道着重挖掘江西段长江文化的鲜明特色,为擦亮中华文明重要标识、发展文化新质生产力和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赋能添彩。
报道从策划到完成历时近一年。作品中的《江西在水一方》《谷香万年 稻作之源》《熠熠青铜 吉金铸史》《书院文脉 弦歌不绝》《匠心景瓷 器走天下》等5个篇章,只是揭开长江文化长河里江西文脉的冰山一角,那些回望历史、展现未来的动人画面,那些声情并茂的趣味诉说,那些活化的可爱生灵,还有美妙的旋律,都是为带领受众一同去感受绚烂多彩的中华文明。
报道以八连版形式呈现,用1篇综述+4篇文化形象报道,围绕稻作文化、青铜文化、书院文化、陶瓷文化等4个具有鲜明特色的江西文化名片,提炼相关内容,以新媒体语言进行同步包装。借力AI技术,让长江江豚化身为“导游”,串起4个篇章的内容,综合介绍江西段长江文化,讲好新时代的长江故事,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在《谷香万年 稻作之源》篇章中提到,万年县仙人洞为“世界稻作文化发源地”,此外江西还拥有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和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各2处。可以说,农耕稻作是江西段长江文化的典型景观。作品从稻作文化发源早、农田水利遗产全、品类品种出产优、粮食持续调出稳等方面,诠释了江西段长江文化中“将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的自信精神。
景德镇号称“千年瓷都”“世界瓷都”,为海上丝绸之路的关键节点。在《匠心景瓷 器走天下》篇章中,通过探寻江西陶瓷文化兴起的历史原因,寻找景德镇国家陶瓷文化传承创新试验区作为国家战略在当下的实践意义和社会价值,展现了江西景德镇厚植文化底蕴,把握时代机遇,不断用“小写china(瓷器)讲好大写CHINA(中国)故事”的不懈努力,把“千年瓷都”这张亮丽名片擦得更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