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类选题:

做好“人的文章” 做活主题出版

作者:本报记者 洪玉华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时间:2024-10-21


  如今中华大地上到处都是日新月异的进步。新近公布的2024年主题出版重点出版物选题中的文学类图书很多都聚焦于此,用动人的文学笔触描摹火热的场景,观照社会更观照推动社会进步的人,记录那些置身其中的人与令人惊叹的创造成果。


  逐一核实细节

  聚焦山乡巨变


  吃水不忘挖井人,从不同角度讲述中国共产党的故事是文学类主题图书的永恒主题之一。浙江人民出版社推出的《神山星火》是一部连接党史与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的作品。这部由光明日报社调研组持续数年、多次采访后形成的报告文学作品,不仅写出了江西省井冈山市茅坪镇神山村的百年巨变,而且因帮助烈士寻亲等故事更具温度。浙江出版联合集团对该书高度重视,集团副总编辑、浙江人民出版社社长叶国斌全程协调各项工作。《神山星火》责任编辑钱丛说,编校团队对神山村所涉诸多细节都进行了逐一核实,并就“进剿”“会剿”“围剿”等词语用法专门请教党史专家。不只如此,该书封面设计也经历了几十个方案的反复打磨,可谓每个环节都精益求精。

  作家出版社的《同舟》、百花文艺出版社和作家出版社的《草木志》、贵州人民出版社的《黔村行记》、沈阳出版社和作家出版社的《苹果红了》等入选作品,都是聚焦山乡巨变主题的作品。脱贫攻坚、乡村振兴为文学提供了丰富的创作土壤,中国作家协会“新时代山乡巨变创作计划”等提供了引导与扶持,发展变迁与文化引导的双向互动催生了众多优秀文学作品。

  虽然都是聚焦于山乡巨变,但入选图书各有独特的文学书写。比如,《草木志》以山村常见的植物为载体,借鉴古典文学的比兴手法,写出了乡村振兴中性情各异的人物与斑斓多姿的生活。这批优秀作品拓展了新时代乡村文学主题性写作的深度与广度,对主题性写作具有重大的引领与示范价值。众多主题出版文学作品更具吸引力,进一步走向高质量发展。


  专家审读把关

  讲好发展故事


  中国速度、中国高度、中国跨度、中国温度令世界惊叹、国人自豪。多部入选的文学类作品记录中国发展建设的成绩,讲好发展中的故事。比如,花城出版社的《脉动大湾:国家超级地下调水工程纪实》、四川文艺出版社和重庆出版社的《万桥赋》等图书都是对重大建设成就的关注,此外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的《江如练》聚焦于生态文明建设。这批图书中报告文学是常见形式之一。

  花城出版社大众图书分社副主任陈诗泳说,书稿经过编辑加工后,他们邀请了文学领域的权威专家以及水利专家,对书稿进行审读,提升书稿的文学性,确保对工程描述的真实准确。“报告”的着重点是真实,而“文学”则是其可读性。报告文学要真实又好看,要关注“报告”背后“人”的故事。《脉动大湾》最大的特色是讲述了这项“超级工程”力倡科技赋能,工程的设计者和建设者大胆创新打造生态智慧水利的故事,将人的故事与工程的报告相结合。

  浙江文艺出版社出版的《中国大港》呈现了全球港口“中国模式”的时代传奇。《中国大港》书名既凸显了作品的地域特色——聚焦于中国的重要港口,又隐含了宏大的叙事背景与深远的历史意义。浙江文艺出版社对该书进行了精心策划与深度打磨。该项目由浙江文艺出版社副总编辑许龙桃全程策划统筹,带领编辑团队通过细致入微的分析与调整,使得读者能够跟随作者的笔触,轻松感受港口的发展与变迁,体会其中蕴含的时代精神与人文关怀。该书经过多轮次的校对与修订,形成了1万多字的审读意见,丰富了书籍的思想内涵与艺术表现力。


  提供独特视角

  创编不断沟通


  名家新作始终备受关注,主题出版重点出版物选题中同样表现出这一特色。长江文艺出版社的《听漏》、译林出版社的《登春台》分别是作家刘醒龙、格非此前系列创作的延续。中国青年出版总社的《在旷野里》是作家柳青的长篇小说佚作,被称为新中国文学史上的遗珠。

  多部作品有着独特的视角。上海文艺出版社的《去北川》、百花文艺出版社的《曾在部队扛过枪》、湖南文艺出版社的《亲爱的人们》等多种题材、风格的书写,极大满足不同兴趣爱好的读者的阅读需求。

  湖南文艺出版社一直高度重视原创文学发展,旗下《芙蓉》杂志搭建了良好的书刊互动平台,创作《亲爱的人们》的马金莲一直是《芙蓉》的作者,《亲爱的人们》的责任编辑杨晓澜是《芙蓉》杂志编辑部主任。10多年的合作与信任让双方共同打磨了这部精品。目前《亲爱的人们》入选“新时代文学攀登计划”重点扶持项目、“十四五”国家重点出版物出版规划等。回顾该书打磨过程,杨晓澜说:“精品必须认真准备和打磨。从收集资料到创作完成,马金莲花了近10年时间,调动了人生目前的全部积累,且写完初稿后打磨了10余次。而编辑必须有和作家对话的能力,参与改稿的能力。这本书在创作中,作者、编辑多次沟通,不断调整写作方向,最终才以现在的面貌呈现在大家面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