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百元就能“克隆”网站,别成了“公地悲剧”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时间:2024-10-21
10月3日,一篇针对某女演员的评论文章《低俗炒作博眼球,爆“瓜”文化不可取》在网上传播,因文章页面带有“人民网”标识,部分网友认为是官媒发声,纷纷转发。而经警方调查,该文章系不法人员假冒媒体名义杜撰,传至网络。其实,“仿冒正规网站”并非偶发事件。这背后是一项成熟的“产业”:客户支付几百至几千元的费用,无需提供任何个人身份信息、无需备案,技术人员即可按照客户需求制作违规网站。
假冒、山寨网站,其实早就有之。此番因为一篇假评论而牵出假网站,再次证明克隆网站这门黑灰生意依然未绝迹。而随着技术的进步,假网站的制作成本越来越低,还原度越来越高,这说明打击、防范假网站的任务其实更重了。
假网站的危害性不容小觑。它可能导致财产损失和个人信息泄露,而且,如果高风险作业人员通过仿冒网站购买、查验伪造的专业技术证书并上岗,会埋下重大事故隐患。此外,这类网站的猖獗也会给公众带来困扰,损害媒体、政府的公信力。但是,在治理上也要避免形成“公地悲剧”,即还是要通过明确各方的打击和预防责任来提升治理的动力。当责任边界明晰了,治理能力提升了,才不至于陷入“知易行难”的尴尬。
(10月15日 光明网 朱昌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