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分享到:
- 全屏阅读
- 放大
- 缩小
- 默认
从走出去到走进去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文化国际传播探索三条路径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时间:2024-10-21
党的十八大以来,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积极响应“一带一路”倡议,切实贯彻落实国家文化发展和文化走出去战略部署,主动探索文化走出去和国际化发展道路,从顶层设计出发,通过两次海外收购,多国设点布局,快速构建了较为成熟、完整的国际出版发行产业链;从渠道拓展延伸,着力构建海内外协同的组稿模式、促推实体书店在海外的落地生根,打造具有平台特色的文化传播自有渠道,不断推动图书产品、版权、创意服务等多层面的走出去、走进去;从出版优势板块发力,打造珍稀文献板块、教育板块的典型传播案例,构建数智化时代出版走出去新格局,实现从文化走出去到走进去有效扎根,成为中国出版走出去的代表性出版社之一。对此广西师大社在文化国际传播的探索主要有三个方面。
探索一:整体布局,构建全球视野下的国际传播战略框架
作为地处西南边城的地方大学出版社,广西师大社一直以跨地域整合资源为战略思路,不断内涵发展,自我裂变。自2000年开始,陆续在北京、上海、广州等地成立了“贝贝特”公司,从桂林走向国内中心城市。近年来,又通过海外收购和设点布局,从国内走向新加坡、墨尔本、伦敦、纽约等境外中心城市。
2014年,广西师大社收购澳大利亚视觉出版集团,拉开跨国经营序幕。2016年,收购英国ACC出版集团,完成国际出版发行完整产业链布局,基本实现品牌、内容、渠道、人力与资金资源的全球一体化集约调配。2023年,广西师大社海外公司营收近2800万美元,成为集团新的经济增长点和事业重要组成部分。与此同时,我们还在马来西亚、日本等国家设立机构,不断构建走出去和国际化发展的格局,目前已完成了全球1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国际化发展布局。
基于独特的区位优势,近年来,广西师大社立足广西,面向东盟,致力于拓展国际化发展的“朋友圈”。核心发展思路是,坚持东盟优先,发挥海外机构已有优势,持续推进对外文化贸易,推动国际文化交流传播新发展。我们根据东盟优先战略,积极组织、联络亚洲经典著作互译计划。其中“东方智慧丛书”是集团实施亚洲经典著作互译计划的重要项目和代表。该丛书精心挑选《论语》《老子》等中华文化典籍或专题,以全译、选译的方式翻译成东盟国家8种官方语言,采用汉外双语对照形式,并根据文意配绘彩图,精装彩印,为东盟及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人民学习、了解中华经典文化提供一套成规模、无语言障碍的优质读本。该丛书目前已经出版了近百种。
探索二:搭建平台,构建多元立体的国际传播渠道
在多年的走出去和海外发展实践中,我们越来越意识到,全球视野下的文化国际传播,关键在于要了解国内外市场需求的差异,按市场化的逻辑,更好地推动出版从走出去到走进去,其中平台建设至关重要。在全球化视野下,广西师大社依托毗邻东盟的区位优势和国际化发展的战略布局,着力打造海内外协同的组稿出版模式、国际艺术传播平台以及实体书店在海外的落地生根等项目,初步形成了多元立体的文化国际传播格局。
一是构建海内外协同的组稿出版模式。依托海内外机构的布局优势,着力建构协同模式,推动中英共版系列图书的海外出版。在2014年、2016年先后完成两次海外收购的基础上,我们组建了国内的上海、沈阳专业团队与国外的墨尔本、伦敦团队对接合作的一体化运作模式。海外团队框定选题,国内团队决定操作细节,协同编撰、制作好中英两个版本后,再进行全球营销推广,由此实现“全球组稿、中英共版、国际发行”的出版发行模式,成功推出了《民宿之美》等图书。
二是打造具有国际化特色的传播渠道。在海内外协同发展的基础上,我们进一步夯实国际化发展优势,打造“艺术之桥”传播平台,推出“艺术之桥”年度系列,评选年度艺术家、年度设计师等,以国际出版的方式,将中国的艺术家与设计师在国际范围内进行传播。2018年,中国艺术家白明的作品集BAI(《白》),由我们集团旗下的英国ACC Art Books出版,同年,白明的三部作品被大英博物馆收藏并展出。2018年,Made in Shanghai(《上海制造中的设计》)由我们集团旗下的澳大利亚Images Publishing出版,随即成为国际设计学界研究中国设计发展史的重要参考文献,被国际学者在相关学术论文中屡屡引用。
近年来,《移动建筑》《上海味道》《中国当代建筑》等图书,通过“艺术之桥”平台销往全球。“艺术之桥”于2016年在法兰克福国际书展上首次亮相,已逐步发展成为国际展会的重要品牌,搭建起了中外文化艺术交流的桥梁,还入选了2019—2020年度国家文化出口重点项目。
三是促推实体书店在海外的落地生根。依托近邻东盟的区位优势和学校在东盟的三所孔子学院,我们积极推动独秀书房(集团实体书店品牌)在海外落地生根,与相关大学孔子学院共建独秀书房(阅读体验中心),建构起与东盟国家高校在教育、文化、艺术等领域进行深度交流合作的桥梁和阵地。今年的6月25日上午,独秀书房·泰国宋卡王子大学孔子学院阅读体验中心开放仪式在泰国宋卡王子大学举办。该阅读体验中心是我们建成的第21家独秀书房。
探索三:拥抱新技术,构建数智化时代出版走出去、走进去新格局
在出版走出去工作稳步推进的同时,我们也一直在思考,如何将互联网和人工智能快速发展给文化建设带来的机遇和挑战与走出去工作有效衔接,构建数智化时代知识服务和出版走出去、走进去新格局。对此,我们注重发挥新技术和自身优势资源,从两个方面进行了探索。
推动古籍文献整理工作与数字化发展有效结合。长期以来,广西师大社积极投入中国珍稀古籍文献的寻访、整理与出版工作,累计出版了约600个品种近40万册珍稀古籍文献图书,不少文献图书特别是海外回归的珍稀文献的出版更是填补了国内的空白,为学界研究提供了珍贵的文献资料。
在此过程中,我社积极拥抱新技术,努力探索融合出版的新思路、新方法,持续推进数字平台和数字资源建设。敦煌遗书数据库项目入选2021年度国家古籍数字化工程专项经费资助项目,并顺利完成结项;“艺术年鉴数据库”“旧海关史料数据库”等8个数据库全面完工,顺利结项并投入运营;“珍稀古籍文献学术资源知识服务平台”完成初步建设,已启动上线试运行,据《中国图书海外馆藏影响力研究报告》10多年的统计数据显示,广西师大社超过3000种图书被海外图书馆系统采购和永久收藏,连续11年进入中国图书海外馆藏影响力20强。
发挥教育出版优势,积极开发面向东盟的数字化资源。近几年,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实施文化产业数字化战略的决策部署,我们坚持“出版+文化+科技”的发展方向,积极推动先进科技应用于出版实践。在教育出版国际化发展中,我们主要依托广西独特的区位优势,面向东盟国家合作开发了全视域多模态的中文教育课程资源——“中国原创绘本少儿国际中文课程”。该课程于2021年9月正式启动,是结合广西师范大学依据少儿年龄特点及相应的中文教育需求,以我们集团旗下魔法象品牌的中国原创系列绘本为内容载体,对标《国际中文教育中文水平等级标准》,面向母语非汉语的低龄儿童、致力为早期中文教育的教师和家长开发的中文教育课程资源。二期课程进行了迭代升级,融合AR技术,用更新颖、更深入的方式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文化。该课程今年实现了海外落地出版,在2024年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期间发布印尼版图书,同步推出了课程产品包,受到海外读者的欢迎。
在今后的发展中,广西师大社也将继续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充分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夯实、提升海内外协同创新发展能力,全力推动出版走出去工作和国际化发展再上新台阶。
(作者为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