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力锤炼“四力” 不断增强新闻宣传工作本领

作者:赵彤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时间:2024-10-16

  不断掌握新知识、熟悉新领域、开拓新视野,增强本领能力,加强调查研究,不断增强脚力、眼力、脑力、笔力——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对宣传思想战线提出的明确要求,也饱含着对新闻宣传工作者的殷切期待。增强“四力”要求,既阐明了新闻宣传工作者本领能力的重要内容,也指明了方法路径。通过增强脚力体察国情民意;增强眼力看全局看本质;增强脑力勤思深悟党的创新理论精髓要义;增强笔力写出有温度有品质的新闻报道,让主流思想舆论深入人心。新时代新闻宣传工作肩负着引导舆论、弘扬正气、凝聚人心的重要职责,党的新闻宣传工作者要把增强“四力”作为具有政治高度和实践指导意义的准则,对标对表,认真学习领会,全面贯彻践行,努力提升“四力”,不断增强本领。

  一、增强“四力”对做好新闻宣传工作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首先,不断增强“四力”,是履行新闻宣传职责使命的必然要求。新闻宣传工作是政治性、专业性很强的工作,必须克服“本领恐慌”,“四力”既是构成本领能力的重要内容,也是提升本领能力的方法路径,是有机联系、相互促进的整体,不断提高“四力”,提升新闻宣传工作的综合素质,才能真正承担起党中央赋予的使命任务。其次,不断增强“四力”,是落实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必然要求。增强“四力”,是对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丰富与发展,应当将其作为世界观和方法论的一个根本问题来把握。不断增强脚力就会明白认识来源于实践;不断增强眼力才能提高政治鉴别力;不断增强脑力才能把握复杂现象背后的一般性规律,明方向、有定力;不断增强笔力才能写出形式吸引人、内容感染人的新闻佳作。再次,不断增强“四力”,是打造优秀新闻工作队伍的必然要求。渠道在变、形式在变,但媒体的核心优势永远是人才优势。只有不断增强“四力”,才能成为政治素质高、业务能力强、作风面貌优的新闻工作者,成为合格的党的政策主张的传播者、时代风云的记录者、社会进步的推动者、公平正义的守望者。

  二、深刻领会、努力践行“四力”要求,不断提升新闻宣传工作综合素质

  第一,脚力是走基层的形象说法,好新闻都是“走出来”“跑出来”的。增强脚力,就要坚持走下去、在现场,走下去,才能抓到新闻;在现场,才能直面新闻事件。离基层越近,离新闻就越近,心里装着百姓,笔下就有力量,明白了这个道理,才能抓到真正的新闻,写出受众欢迎的新闻。2019年7月,人民政协报社记者部领受报社“壮丽70年 奋斗新时代”蹲点采访报道任务,18位驻地方记者站记者深入革命圣地、走到田间地头、进入工厂车间、坐在百姓炕头……人“下”去了,一篇篇沾泥土、带露珠、冒热气的报道“上”来了。福建龙岩长汀是座小山城,人民政协报社福建记者站记者“跑”了大半个月寻找长汀精神。登上海拔1000多米的山,穿过长汀水土治理传奇人物兰林金种下的一片片果树林、油茶林、药材林,记者看到失去了双手和一只眼睛的老兰,正在用残存的双臂夹着锄头挖树坑。“他用一双断臂与水土流失鏖战,让2000多亩的秃头荒山重新披上绿装。老兰身上,浓缩着‘滴水穿石,人一我十’的长汀精神。”记者笔下的老兰感动了无数读者。文生于情,情生于身之所历。鲜活的素材、生动的细节,往往取决于脚力的到达程度,所谓脚底板下出文章。给予普通人更多关注,反映普通百姓的酸甜苦辣和所思所愿,是新闻工作者的人文情怀所系,也是党报人民性之所在。

  第二,眼力就是新闻发现力,是发现问题、捕捉亮点、抓住根本的能力,是对各种言论、观点进行准确、快速辨识和鉴别的能力。增强眼力必须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增强政治敏锐性,练就“火眼金睛”,善于发现平凡生活中美好的人和事物,发现基层经验,发现身边典型,从眼前的事件看到重大的社会价值,提炼出具有典型性、影响力的好新闻。为探寻中国经济飞速发展的密码,人民政协报社浙江记者站记者在民营经济发源地温州采访,民营经济发展的盲目性怎么克服?企业家如何与时代同呼吸共命运?随着采访深入,温州民企的党建工作让记者眼前一亮。记者感叹:“没想到,深挖党建工作,竟然带来了这么多惊喜,丰富了写作素材,也明确了报道主题。”新闻报道的活力在于新闻宣传工作者的发现力,敏锐捕捉到时代前行的新气象,提炼出蕴藏其中的逻辑和规律,从而创作出令人眼前一亮的新闻精品。“眼界宽平无限景,个中好处不容参”。眼界是观察世界的视角与方法,眼界宽广,不仅能看到事物的表象及隐藏在背后的规律,而且可以看到未来事物发展远景。新闻宣传工作者要树立世界眼光、战略眼光、历史眼光,提高从全局、宏观、长远认识和把握问题的能力,唯其如此,新闻报道才能具有广阔、深邃的背景视野,才能把纷繁复杂的事物高度概括、提炼,以有限篇幅写出足以振聋发聩、有高度、有深度的报道。

  第三,脑力是新闻宣传工作者的核心能力,思想是新闻宣传工作的灵魂,以思想优势赢得话语优势,是主流媒体的重要立足点。实践证明,凡是影响深远、为人称道的新闻作品,都具有强大的思想力和感染力。新闻宣传工作者增强脑力,要做到学思践悟、深思熟虑,不断提高独立思考、勇于求索的能力,始终保持思想的敏锐度和深厚度,用深邃的思想吸引人、感染人、影响人。人民政协报社河北记者站记者是土生土长的河北人,几天的采访观察让他重新认识了西柏坡的“变”与“不变”,70年辉煌历程,处处都是巨大的变化,但也看到了一个“不变”的主题,这就是“党为民、民向党”,共产党与老百姓的鱼水深情凝聚起中国革命建设的磅礴力量,“民心是最大的政治”这便是70年辉煌成就的根源所在。深入的思考让记者的两篇报道立意高远、叙述生动、感人至深。增强脑力要求我们树立问题意识,问题是时代的声音,好新闻总是回答时代问题,彰显时代特点。要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研究问题、回答问题的同时,积极促进问题的解决,增进社会共识,集聚推动社会发展的正能量。增强脑力要求我们树立大局意识,新闻是具体的、鲜活的、即时的,但新闻背后要有大局、有全局,要小处着手,大处着眼,走到田埂上找感觉。增强脑力还要求我们树立创新意识,要守正创新、锐意进取,自觉破除思维定式和路径依赖,使新闻宣传工作更好地体现规律性、增强时代性、富于创造性。

  第四,笔力是对语言文字驾驭能力的体现,是“四力”的落脚点。对于新闻宣传工作者来说,笔头功夫是基本功。增强笔力勤字当头,一篇文章,结构如何搭建、逻辑如何理顺、人物如何刻画、故事如何叙述,从生涩卡壳到运笔自如,中间的过程只能是常写多练、坚持不懈。当下受众的阅读习惯已发生深刻变化,居高临下、语言生硬的新闻报道无法打动人心,增强笔力关键是改进文风,少一些空泛说教,多一些真情实感,少一些抽象道理,多一些鲜活故事,新闻报道才能入脑入心,成风化人。增强笔力要在“短实新”上下功夫,务去冗言,辞约意丰,做到文章不写半句空,文风平实,大稿不空泛,小稿不单薄,宏大叙事中彰显一花一叶平常悲喜。增强笔力要用真实的故事吸引人、用生动的细节感动人。人们对重要事情记忆的要点是根据故事来排列的,一个故事胜过一打道理。无论是消息、通讯,还是言论,都要用心用情讲故事,用百姓语言讲述百姓故事,才能让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怎样让文章的细节触动人心,人民政协报社陕西记者站记者在陕西省榆林市定边县采访治沙英雄石光银时,跟随石光银扎进了当年治沙的“主战场”——狼窝沙蹲点采访数日,他的体会是,必须踩进泥土里、走到采访对象身边去。只有这样才能发现细节,才能写出有生命力的、经得起时间检验的新闻报道。

  新时代呼唤新闻宣传工作者关注新生活、感受新气象、思索新创意、推出新创作,要求新闻宣传工作者脚力足,有深实践;眼力远,有高见识;脑力健,有深思维;笔力雄,有大手笔,浓墨重彩地写出无愧今天、不负明天的雄伟篇章。

  (作者单位:人民政协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