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筑科学与文化桥梁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时间:2024-09-27


  《科学与文化:院士谈创新源头》一书凝聚了汪品先院士多年来的深度思考,探讨了科学和文化的关系,旨在构筑科学与文化的桥梁,传递“科学就是文化,科学创新要有文化元素”的理念。书中认为,科学既是生产力,又是文化。作为生产力,科学是有用的;作为文化,科学是有趣的。

  钱旭红(中国工程院院士、华东师范大学校长、化学家):我很认同汪品先在书中对科学与文化关系的论述。当今文化的组成概括为重视知识、思维的科学文化,关爱人类、未来的人文文化与强调使命感与梦想的信仰文化。只有理解这些文化与其承载的精神,科学与人文才可能融为一体,基于文化的科学创新才会成为可能。

  韩志强(上海市科学技术协会党组书记、副主席):向耄耋之年仍旧坚守初心、勤耕不辍、匠心育人,倾力投入科研、科教、科普工作第一线的汪品先院士致以崇高敬意。汪品先的新书《科学与文化》立意高远、视野广阔,跨越文理界限,探讨人类可持续发展的前景,深刻阐释科技创新的潜力要到文化源头去挖掘和释放,先进文化是科技创新的思想源泉,科技创新是推动文化生产方式变革的强劲动力。

  卞毓麟(中国科普作家协会原副理事长、天文学家):很喜欢汪品先“不说套话”“不绕圈子”的写作方式,只用事实、数据和简短有力的分析说服读者。书的最后一句,“现在,人类发展向何处去?这就是科学与文化面对的问题”,希望这本书能够吸引更多人去真正深入思考并寻找这个问题的答案。

  赵军(人民日报出版社副社长):《科学与文化》是难得的大家之作,思想深邃,发人深省,以独特视角探讨科学与文化的关系,提出创新文化是科学创新的源头,努力为科学创新培育更好的文化土壤。《科学与文化》一书试图从历史的深处回答“李约瑟之问”,回顾现代科学的产生和在中国遇到的困难;从人类的视野、世界的海洋、科学家的好奇心等角度,展现大自然的奥秘与美丽,说明科学和艺术之间的共性,解释什么是科学家精神。

  《科学与文化:院士谈创新源头》

  汪品先 著

  人民日报出版社

  2024年6月出版